本报12月30日讯(YMG记者徐睿通讯员韩冰)2010年即将落下帷幕,新的一年正向我们走来。过去的一年中,消费安全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元旦小长假期间,哪些领域最容易发生消费纠纷?哪些行业最容易让市民花冤枉钱?在此,本报根据往年受理的投诉及工商部门提供的数据,向市民发布元旦消费提示,希望能帮市民最大程度地规避消费风险,度过一个快乐祥和的小长假。
返券促销返100得花1000
早在圣诞节之前,许多商场、超市便展开了促销大战。随着元旦即将来临,促销大战更有愈演愈烈之势。走在大街小巷,大商场、小店铺,随处可见价格低得让人惊叹的促销商品。在这些促销方式当中,消费者应格外留神返券促销。
12月10日,市民何女士在芝罘区某商场买了两条羊绒裤,获赠面值30元的优惠券一张。虽然面值不大,总比没有强。何女士拿着代金券去买皮鞋,碰了一鼻子灰,因为这张优惠券的使用范围没有她想象的那么大,只限女装柜台。何女士想买衣服,又被告知,必须再次消费满500元才能使用优惠券。花这无谓的钱干嘛,何女士只得作罢。
目前,商场、超市促销大致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实物型促销,送赠品,看得见摸得着;另一种就是返券的方式。很多市民听到返券这个词都会动心,产生购买欲望,其实是理解有偏差。例如,“返券”100元,并不是说,这张优惠券就相当于100元人民币,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在大多数商家那里,想花掉这100元的优惠券并不简单,要在特定的时间段购买特定金额的特定商品,符合这一系列条件后,才能使用。如果花掉了100元的优惠券,可能为此要购买上千元的商品。这些商品中的绝大部分,市民可能并不是非常迫切的需要,这就造成了浪费,最终获益的只有商家。
那么,消费者该怎样在“返券”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呢?一句话:掏钱之前先冷静几分钟,认真思考,这件商品我到底是不是一定要买?
预付消费优惠与风险并存
这几年,市民手里的卡越来越多了。信用卡一大把,像什么购物卡、洗车卡、美容卡、健身卡一应俱全。卡多了确实方便,还有优惠,可优惠也不能白享受,风险你也得担着。
这个冬天,记者接触到不少跟“卡”有关的纠纷。家住芝罘区幸福小区的刘强打来电话反映,在浴池买的套票,前几天换老板了,新老板说前任的套票在他这肯定不能用,谁给的找谁;烟台开发区赵凯说,他年初在健身馆办了一张年卡,工作忙没去几次,前两天健身馆工作人员提醒他,这卡明年作废,里面余额不退。没办法,年前这十几天他每天下班直奔健身馆锻炼到关门,不然钱没了;还有两位家住蓬莱和招远的市民反映,美容院突然停业,不知搬哪了,卡里面还有好几百元钱呢找谁要去?
记者咨询市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预付消费投诉中,美容卡投诉最多,130件;其次是洗浴卡40件、洗车卡15件。所以很明显,办美容会员卡风险非常大,女士要留神。
怎么防会员卡的风险?本报提醒大家,办卡之后赶紧用完,拖的时间越长风险越大。另外,还要看准会员卡使用截止日期到哪一天。
购物凭证纸片虽小关系重大
购物小票引发的纠纷,商家占多数,不能不承认消费者自己也有问题。记者在市区好几家商场门口转悠过,发现地上有不少小票。还有的消费者,从商场大门走出来,直接把小票卷个小球扔垃圾箱里了。自己把小票丢了,出问题找谁?找消协?消协调解要讲证据。所以,养成保留购物小票的好习惯,绝对没坏处,可以专门找个小盒子把小票收集起来。
说完消费者的问题,再来看看商家是怎么做的。有的商家印章盖的名字和店名不一样,不是一家;还有的商家嫌填写发票那一大串商品名字太费时间,干脆来简写。买电视,发票上面只写个“电”,电视机还是电灯泡啊?如果电视机坏了,他肯定说是电灯泡了。所以,一定要监督商家,别嫌麻烦,把商品全名写清楚了。
今年全年,烟台市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共接到消费者关于购物凭证的投诉50余件,如果包括那些自认倒霉没去投诉的市民,那就更多了。所以,别看发票、小票就那么一张小纸,纸片虽小学问可不少。
新闻推荐
市领导在莱山区考察民生工作时指出, 倾注更多精力财力抓好民生工作保证人民群众基本生活不出问题
本报讯昨天上午,市委书记孙永春冒着凛冽寒风和漫天飞雪,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赵强,市委常委、秘书长于爱军以及市直有关部门和莱山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的陪同下...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