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月1日讯(YMG记者高少帅通讯员李德胜)
“十一五”期间,烟台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严厉打击各类制售假药违法行为,累计出动执法人员56747人次,检查涉药企业33910家,查处各类案件2797起,货值656余万元,集中销毁假劣药械价值132.32万元;先后侦破了齐二药案件、人血白蛋白案件、假冒糖脂宁案件以及假消渴丸案件等一大批大案要案,打掉10余个跨区域售假网络。
“十一五”以来,烟台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积极推进农村药品供应网和监管网络建设。目前,全市149个乡镇驻地均设立零售药店,乡镇、村均实现了药品直接配送,全市农村全部完成药品供应网络建设。依托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向村一级延伸,共设立聘请乡镇协管员1192名,村信息员6716名,乡镇和行政村药品监督网络达到100%。
同时,为提升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层次,全市医药企业建成研发中心15处,已上市和正在研发各类新药78种(一类新药17种)、医疗器械新产品36种,获得中国驰名商标1个,山东省著名商标6个,山东省名牌产品5个,国家重点新品种3个,一类新药2个(麦得津恩度和绿叶希敏钠),涵盖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多个世界高难度治疗领域,形成先声麦得津恩度、绿叶七叶皂苷钠等一批国内知名度高的拳头产品,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对全市骨干医药企业和部分困难企业,市药监部门共建立企业联系点12个,先后帮助解决实际问题300余个;并于2008年成功引进并举办13万人次参加的全国健康科技高层论坛暨新特药博览会,为广大医药健康企业搭建沟通联系和发展平台。目前,全市药品生产企业由“十五”末的40家增至42家;药品经营企业由1616家增至3011家,增幅为86.3%;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由1031家增至1528家,增幅为48.2%。医药产业总产值由“十五”末的不足百亿元猛增到目前的200余亿元,保持年增长20%以上的增幅,呈现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
新闻推荐
本报1月2日讯(YMG记者刘新国)连日来,广大市民参与“辉煌十一五·影响烟台发展的十件大事”推荐评选活动的热情有增无减。广大市民在踊跃参与的同时,纷纷表示,回顾...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