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芝罘区的王女士很不爽,她致电本报的遭遇还真应了那句老话———活人,真能差点让尿憋死。
事情是这样的:王女士在三站市场买衣服时,感到内急,找到一家公厕,一摸口袋没零钱,只有百元钞票,而公厕值班人员拒接钱:“找不开!”王女士说:“我急需方便,能不能先行方便,然后再去买点小东西,把钱找开再给你。”值班人员回答:“不行!”这时,王女士已十分着急,只好打了辆出租车来到汽车站,到汽车站的厕所解了内急。
王女士确实很倒霉,套用网络用语就是很“杯具”很“悲催”,够“撼”!其遭遇,令人感慨。百元钞票遭“排斥”,小小如厕事差点搞出大事。春康认为,出现这样的事情,不仅仅是王女士一个人的尴尬,她只是城市公民的一个缩影,今天的你我,都可能碰到这样的故事。我们不禁想问:堂堂正正的公厕,岂能被百元大钞撂倒?公厕值班人员的做法,缺少人性化,同时让文明城市蒙羞。
本报以前就曾有过关于公厕收费的新闻和讨论,公厕是市政设施,收取费用是根据国家和烟台市的相关规定进行的,不是乱收费。但不是乱收费,就能理直气壮将人置之度外?原来,值班人员这种貌似严格按照程序化的行为,其实是将市民放在一个机械位置,进行物理判定,如此僵化的程序背后,其实是一种人性化和人情味的淡漠。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公厕对于市民来说,也颇具“牙疼”的特征,看起来是小事,却是影响个人的“大事”,谁都不能逃避,谁都不能忽视。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从大处看,烟台是文明城市,公厕是体现文明的窗口,公厕做法当人性化。对一个城市来说,公厕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产品,在实现其为民服务的属性外,不仅仅只应该表现为规范、干净的外部效应,人性对待“就厕”者,也是一种关怀,也是一种文明。从小处看,公厕也算一个小组织,代表着公厕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诚然,从职业精神来讲,值班人员收费符合规定,但多备些零钱,以方便手持大额面钞的市民,不也是职业化的一种体现吗?
因此,即使小小的百元大钞如厕事,也当勿以善小而不为,更不能勿以麻烦而拒之。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夏丹通讯员王朝)烟台市直事业单位招考报名系统将于18日0:00时启动,20日24:00关闭。在上述时间内,报考者可以登录烟台人事考试网(http://www.ytrsks.go...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