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为了验证该“酒驾对照表”,记者邀请了6名热心市民来到市交警二大队,现场饮酒进行呼吸检测,得出的结论值得驾驶员警醒:喝一口都不行。
参与者———记者随机寻找的6名芝罘区市民
他们分别是:陈女士,女,35岁,偶尔和朋友聚会喝酒,自称“一瓶啤酒的量”。
高先生,男,36岁,自称酒量一般,2———3瓶啤酒的量。
梅女士,女,51岁,自称特别不能喝,喝一杯啤酒就晕头转向,走路不稳了。
朱先生,男,54岁,自称“酒量算是大的吧,一般的场合都能陪得了。”
张小姐,女,25岁,偶尔和同学聚会能喝点,平时基本不喝酒。
郝先生,男,27岁,比较谦虚地说“我酒量还行”。
“道具”———酒精测试仪
(由市交警二大队提供)、3瓶酒(一瓶张裕干红,12度,750ml;一瓶衡水老白干,42度,500m;一瓶烟台啤酒,3.3度,600ml);矿泉水、面包、香肠、花生米若干;新筷子及容量为200ml塑料杯若干组织———每种酒均由2人接受测试根据6名市民的意愿,梅女士和郝先生喝啤酒,陈女士和朱先生喝白酒,张小姐和高先生喝红酒。
刚饮下酒之后马上测试
上午9:10,6名市民跟记者来到交警二大队。9:25喝酒之前,6人逐一先对着酒精测试仪吹气检测,结果均显示为“0”。
9:27,记者给高先生倒了100ml红酒,高先生一饮而尽,马上进行呼吸检测,结果显示其体内酒精含量为285mg/100ml。“哇,就这么一点红酒,就达到了严重醉驾的标准?太可怕了”。高先生被检测数值吓了一大跳。
紧接着,张小姐分三口喝下50ml红酒。为确保测试精度,民警在每一次检测前,都更换呼气管,之后马上进行检测,张小姐体内酒精含量为368mg/100ml,更是严重“醉酒”。众人又是一阵惊呼。
啤酒组中,记者给梅女士和郝先生每人倒了一杯(约180ml)烟台啤酒,梅女士干了,顿时“脸红脖子粗”,检测结果为191mg/100ml。
郝先生饮酒后,脸也很快红了,检测结果为183mg/100ml,显然也“醉”了。
白酒组中,记者给朱先生和陈女士分别倒了25ml白酒。陈女士一饮而尽,检测结果居然高达572mg/100ml。陈女士连连称:“辣!辣!我没喝过白酒,要马上喝水。”
朱先生笑眯眯地端起酒杯,面不改色,也是一口闷了:“我喝白酒惯了,没有任何感觉。”检测结果为572mg/100ml,居然与陈女士完全一样。
结论:首轮测的主要是口腔存留酒精浓度
或一杯啤酒,或50ml红酒,或5钱白酒,都会让人达到高度醉酒状态?
对这不可思议的结果,市交警二大队副大队长李晓忠解释说,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无论喝什么酒,刚喝完之后,口腔中会存留着大量酒精,浓度非常高,这时候马上吹气,检测到的主要是口腔中的酒精浓度,显然醉酒值都是非常高的。然而,口腔中的酒精很快会逐渐被人体吸收,有一部分逐渐挥发,只需稍过一会再测,数值就会大幅度降下来。因为驾驶员几乎没有刚饮完酒马上就开车的情况,所以首轮测试结果意义并不是特别大。
18分钟后,再测酒精含量
考虑到通常喝酒结束后会闲聊一会儿,或者上趟厕所,最后在酒店门口依依道别,这个时间暂且估计为18分钟。18分钟后,酒精含量会降低吗?多喝水稀释会更快地降低酒精含量吗?
18分钟后,民警重新为6名市民逐一进行酒精检测。
红酒组中,高先生未喝水,其酒精含量从开始的285mg/100ml下降为10mg/100ml,张小姐喝了一杯半(300ml)矿泉水,其酒精含量从开始的368mg/100ml下降为0mg/100ml。
啤酒组中,梅女士和郝先生都未喝水,其中梅女士体内酒精含量从开始的191mg/100ml下降为23mg/100ml,仍然超过了酒驾标准,而郝先生体内酒精含量从开始的183mg/100ml下降为0mg/100ml。
白酒组中,喝了400ml矿泉水的陈女士,酒精含量从开始的572mg/100ml下降为15mg/100ml。而未喝水的朱先生体内酒精含量从开始的572mg/100ml下降为12mg/100ml。
结论:多喝水能够降低口腔酒精含量市交警二大队副大队长李晓忠解释说,过了大约20分钟,口腔中基本没有酒精了,这时,再对着酒精测试仪呼气,从肺里呼出来的气体自然就带有酒精了。
从检测数据看,大量饮水可以降低口腔酒精含量,但更重要的是,检测结果还与各自身体素质、对酒精分解能力息息相关。比如,喝了一杯啤酒后,在都没喝水的情况下,梅女士已达到“酒驾”标准,而对于郝先生来说,其身体酒精分解能力很强,测试结果居然为0。像高先生、朱先生和陈女士(喝水稀释),也都没达到酒驾标准,说明他们酒精吸收都挺快。但首轮大家饮酒量较少,说服力不太强。
加量后再猛吃东西喝水
闲聊期间,6名市民都喝了水,再测时其酒精含量都下降到20mg/100ml以下。
接下来,6名市民加大了饮酒量———高先生190ml红酒,张小姐130ml红酒,郝先生180ml啤酒,梅女士180ml啤酒,朱先生100ml白酒,陈女士30ml白酒。
将酒喝下之后,6人开始吃面包、香肠、花生米,并且喝了不少水。
10:20,检测发现,高先生体内酒精含量为30mg/100ml。10:32,再次检测时,高先生体内酒精含量降为25mg/100ml。紧接着,其余市民逐一检测,张小姐为18mg/100ml;梅女士为34.7mg/100ml;郝先生为0mg/100ml;朱先生49mg/100ml;陈女士为24mg/100ml。
接下来,朱先生又喝了70ml白酒,接着又吃东西又喝水。11:05,朱先生体内酒精含量为70mg/100ml。至11:40最后一次检测时,朱先生体内酒精含量为68.9mg/100ml,变化已经非常小了。
结论:酒精深入血液后检测结果趋向稳定市交警二大队副大队长李晓忠告诉记者:明显加大饮酒量之后,6人中仅有郝先生和张小姐未达到酒驾标准。因为更多酒精加速进入血液,一方面,能看出不同体质和酒精分解能力的人,酒精测试结果会有进一步的分化。如又饮相同啤酒后,梅女士升为34.7mg/100ml,而郝先生依然为0。
另一方面,从检测结果看,随着更多酒精逐渐进入血液,即使再吃东西猛喝水,(除饮量较少,吸收很强的郝先生外),市民们即使口腔内没有了酒精,但血液中的酒精分解起来就比较慢了,检测数值大都有了明显增大。以朱先生为例,当喝到一定数后,酒精深入血液,在一段时间内进行检测,测出来的数值,基本稳定下来了。
只要开车就必须滴酒不沾
网上流传的“酒驾对照表”是否靠谱?有没有参考价值?
市交警二大队副大队长李晓忠表示,从检测情况看,不同体质和酒量的人,饮一定数量的酒后,检测结果差异较大,不能简单用一个数值来“一刀切”。因此所谓酒驾对照表基本没有意义。“像朱先生,虽然喝酒后自己感觉没事,但反应肯定是慢了。5月1日晚,二大队查获的‘全市酒驾入刑第一人\’李某,他也是感觉喝酒没事,结果开摩托车因‘反应慢了一点\’等原因,撞伤了一名行人。”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李德强摄影报道)昨日上午,由烟台市贸促会、烟台日报传媒集团主办的烟台市第三届外语节“公益少儿英语广场启动仪式”活动上,市投资促进局高级顾问、来自法国...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