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前,本报“温暖烟台”栏目曾报道过《六旬老父欲捐肾救女》事件:打工女刘侠患尿毒症,六旬慈父刘忠民欲为她捐肾。在得到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后,刘侠和父亲经过半年时间的治疗和调养,昨天上午,刘侠父女终于成功地进行了换肾手术。记者来到毓璜顶医院,对换肾父女进行了全程关注。
父女获五万捐助
今年33岁的刘侠,老家安徽。在刘侠26岁那年,她和一起打工的牟平区莒格庄镇初家村村民张强结婚,谁知婚后第二年,她就患上了尿毒症。为拯救女儿的生命,六旬的父亲不顾年老体弱,从千里之外赶到烟台,为女儿配型捐肾。庆幸的是,老人和女儿配型成功:刘侠有救了!问题随之而来:这个已经借债高达12万的贫困家庭,已无力再借到换肾所需要的手术费用了。年轻的生命,在一次次的透析中等待着,时间长了,等待她的将是尿毒症的并发症,后果不堪设想。
本报刊出刘侠的情况后,烟台市一位爱心女士拿着《烟台晚报》来到市慈善总会,指着“温暖烟台”活动中《六旬老父欲捐肾救女》一文说:“我要定向为刘侠捐款。”她一次捐出了5万元,用于给刘侠和父亲尽快做换肾手术。
半年终上手术台
得到这笔捐款后,刘侠和父亲非常感动。可是手术费大约需要十万元,钱不够,远在安徽老家的刘忠民老两口就把地里的粮食都卖了,又向能借的亲朋好友借了个遍,才筹到了一万多元。丈夫张强为了尽快筹钱,靠帮人装车卸车、打零工等这样的体力活儿赚钱,再加上亲戚这家借那家帮,勉强凑够了手术费。“借钱时都是一百、一百地借来的。”张强告诉记者。
年后,刘忠民夫妇赶紧赶到了烟台。正准备换肾时,刘侠却感冒了,到医院检查发现,她有些肺部感染。这样,刘侠不得不在医院又住了十多天的院,天天打吊瓶,又花去了近两万元的治疗费。直到近几天,她和父亲的身体才达到了能够做手术的条件。
父亲为我受苦了
在毓璜顶医院8楼泌尿内科病房,记者见到了正在等待手术的刘侠。
“爸爸身体那么瘦,还一直腰不好,手术后连农活也不能干了。”父亲决定为她换肾后,为了省钱,饭也不舍得吃。在医院住院期间,只有她能享受到吃馒头就咸鸭蛋的待遇,父母和丈夫都天天吃方便面。临床的病友实在看不下去了,把自家做的肉汤送给父亲吃。“爸爸的爱,让我一辈子也还不清。”刘侠流着泪说。
父亲进手术室一家人提心吊胆
昨天早上7:30分,62岁的刘忠民老人被推进了毓璜顶医院四楼手术室,三个小时后,他的右肾就会被取出,换到33岁的女儿体内。
“老头子的身体不好,腰总是疼,不知会不会顺利。”刘忠民进入手术室后,刘侠的母亲张志英在手术室外提心吊胆。
“刚才大夫说,老丈人的心跳弱,可能需要家属再签个字。”到了预定的10:30,刘忠民还没有出手术室,张强在手术室外焦急地走来走去。一会儿他又安慰自己:到现在医生没找我,说明情况还好。
手术成功了犯愁后续治疗费
11:30,刘忠民的右肾被成功取出,随后被送入观察室,刘侠也被推进了手术室。下午2:40,记者接到了好消息,刘侠父女的换肾手术非常成功,刘侠已经送到了重症监护室。
“一天一夜的监护后,刘侠就可以到普通病房了。”张强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在监护室中,一天的费用得4000多元,前期刘侠感冒和手术费,已经将他们筹的钱花得差不多了。为了省钱,晚上他和丈母娘就在地上打地铺,刘侠做手术需要开襟的睡衣,48元一套,他想了想也没舍得买,邻床的病友看不下去,出钱给他们买了一套。现在家中借的十多万元的债,还不知什么时候能还上。
“换肾后,后续的治疗费用现在还没有着落。”张强愁得连连叹气。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高少帅通讯员其波寒英摄影报道)昨日上午,一场因强降雨公路桥梁局部遭受“创伤”而展开的抢险演练成功举行。此次演练是市公路部门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