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雷”来势汹汹,港城经受入夏以来最大暴风雨。市区排水情况如何?昨天凌晨1:05,YMG记者冒雨走上街头———
■“我们从头晚7点就等在这儿!”
凌晨1:05,当记者走出家门时,外面的雨已不小了。来到青年路与北马路十字路口时,只见四个角上各有一个身穿橙黄色雨衣的防汛队员。在东北角,37岁的窦亮正在弯腰用铁钩子打开井盖,“十字路口从四周汇集来的雨水较多,从25日晚上19点,我们几个人就来这儿了,一是让市民放心,二来也是为了检查一下雨箅子的情况。22:40开始下雨,23点多雨就大了,我们又陆续将周围的雨箅子打开,让雨水泄得更快。”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只要接到中到大雨的气象预报,市排水处的360多名防汛队员的“神经”就紧绷起来,一接到指令,便会立即行动,以最快的速度奔向指定地点。
1:46,记者来到港站立交桥下。路边的7个雨水箅子早已打开,雨水排泄十分流畅。27岁的张港和队友站在雨箅子边上。“桥下地势低洼,泵站建好后,汽车开过这里再不会像以前那样因积水而熄火了。”
■幸福立交桥这回不堵了
幸福立交桥往年几乎逢雨必堵,这次雨水排泄是否顺畅呢?
昨天凌晨2:27,记者来到幸福立交桥泵站,得知泵站自25日夜晚24时已启动。2:34,幸福立交桥下,位于中央的快车道上,路面几乎没有积水。而西侧的慢行道上,由于地势比机动车道要低出一米多,而此处呈“盆地状”,不仅南面新桥一带的雨水顺势而下,往这里汇集,还有东面的芝罘屯、北面的幸福南路上的雨水,也都顺着地势往这里流,路面上的雨水淹没了脚背,防汛队员孙立永等几名伙伴正在用铁钩子将路边的井盖全部打开,让雨水泄得更快。凌晨2:47,雨量稍减,慢行道上的雨水基本排光了。“天这么冷,你站在这里坚持得住?”年轻的孙立永说:“深夜两三点钟,在雨中站久了,又不能睡觉,确实又饿又冷,滋味不大好受,不过也要坚持。”
■107立交桥下没有一点积水
3:14,雨仍在下着。记者又来到107立交桥下。
该立交桥低洼路段很长,桥下最低洼的地方比平地低了4米多。可这样低洼的路段,路上竟没有一点雨水。在107立交桥泵站,值班员王猛仍十分精神地看守着机器。他介绍说,泵站上有两台45千瓦的泵,排水量每小时在2300立方米,另外还有一个小辅助泵。汛期,泵站24小时有人值班,根据雨情随时展开排水作业。
凌晨3:50,记者又来到机场路与红旗路立交桥下,正碰上市排水处防汛总指挥隋圣义在现场查看防汛情况。他说:“今年,市排水处对此处的排水设施进行了改造,在这里加了一条直径1.4米的雨水管,这样一来,使这里的排水能力增强了。”
新闻链接:
排水为何这样顺畅?
这次大雨顺利排水,得益于近年来我们做的“内功”,包括老城区雨污分流、涝洼改造、河道清淤和排水管网的养护维修,都在紧急时刻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烟台市雨污分流实施4年,累计投资达1.6亿元,改造区片约8平方公里。市区涝洼点位改造工程自2009年起被列为烟台市年度重点工程,至今已实施了3年,3年里针对22个街道社区、176个点位因排水设施老化、破损、管道堵塞等原因导致的汛期积水问题实施了涝洼改造。
今年,还对幸福河、区河、勤河等6条河道进行清淤,共清挖淤泥1.74万方,更换盖板23.4立方,维修河底312立方。另外,为确保市区的雨水管线、各类雨水井、截流口在汛期高效运行,从3月初,市排水处对市区620公里的雨水管线、5.4万座各类雨水井和94个截流口全部进行了清淤、疏通。YMG记者孙致霞通讯员林蕴辉冷新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铁宣YMG记者耿晶)记者从烟台火车站获悉,7月3日至9月1日,烟台—成都间隔日加开L258/5次列车,7月1日至8月30日成都—烟台间隔日加开L256/7次列车,为新型...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