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消费者协会公布了上半年消费者投诉热点,全市共受理消费者投诉2094起,芝罘区高达696起。据芝罘区消协工作人员介绍,很多投诉都跟商家在经营过程中使用行业“潜规则”有关,而消费者在面对这些“潜规则”时往往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潜规则”为何层出不穷,该如何去破除,这是市民最关注的问题。
现象导游“忽悠”买纪念品
王先生的父母跟随某旅行社到香港旅游,在香港花300元人民币买的纪念品,在烟台夜市上也只不过三四块钱就能买到,质量并没太大区别。毫无疑问,导游从中吃了回扣。
某开发商在前期宣传时将自己的楼盘说得非常优越,交房时市民李女士才发现,不但景观不佳就连绿地面积也与前期宣传不符。气愤的李女士找开发商理论,没想到开发商指着效果图一个最不起眼的角落给李女士看,只见上面用小字标注着“以政府部门最终审定的施工图为准”的字样。
在饭店中明明规定免费提供的消毒碗筷、毛巾却要另外付费;包厢有最低消费;住宾馆必须在中午12点之前退房……日常消费领域中的“潜规则”实在太多,消费者身受其害,而据消协执法人员介绍,“潜规则”在商业销售、餐饮服务、旅游娱乐、房屋开发装修、美容美发服务、手机售后服务等行业中更是凸现得淋漓尽致。探因维权成本高市民怕麻烦
尽管国家也相继出台行业规范进行整治,但为何有的“潜规则”之风还是屡禁不止呢?
据芝罘区消协主任韩强介绍,这与商家的惟利是图有着不可推脱的关系;另外,许多“潜规则”都是在商家的不断“尝试创新”过程中没有遇到阻挠而逐渐强加给消费者的。此外,很多行政部门法律法规的相对模糊以及处罚力度的不足也造成消费领域“潜规则”的盛行。
“维权成本过高是导致消费‘潜规则\’之风愈刮愈烈的主要原因。”韩强说,消费纠纷一旦产生,且涉及到损害赔偿,经调解难以达成一致时,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通过法律诉讼程序进行解决,而法院在受理由于“消费潜规则”而受到损害的消费纠纷时,消费维权流程过于复杂,维权成本过高,而违法者对消费者的赔偿额度却是一成不变。很多人会因怕麻烦而放弃维权,间接助长了消费领域“潜规则”的形成。对策从源头上遏制“潜规则”
针对当前消费领域“潜规则”盛行的现象,芝罘工商分局提出几点建议,从源头上遏制消费“潜规则”。
对那些消费者投诉较多、信用度较差的企业,相关行政部门需加强监管和处罚力度;细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破除“潜规则”赖以生存的法律“夹层空隙”;通过行政执法、司法管理,甚至推动立法等手段,破除不合理、不合规、不合法的消费“潜规则”。
作为消费者,要敢于向执法部门揭露、举报商家的不法行为;通过电视、电台以及相关媒体学习维权知识;还要通过阅读一些宣传材料,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从而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YMG记者仲海通讯员东洁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赖皓阳)随着“七一”临近,读红书、唱红歌、看红色电影等一系列以“建党90周年”为题材的“红色”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红色藏品”随之走...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