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知鲸鲨26日凌晨三点从海里吊装上岸后,记者和相关工作人员都没了睡意,大眼瞪小眼,坐等鲸鲨网箱被拖船推行至岸边。
25日晚8时拖船驶向蜈支洲岛
25日晚8时,三艘拖船驶向离码头约10公里的海中小岛———蜈支洲岛,由于运输方考虑安全等原因,未让该船工作人员之外的人登船。在此之前的一个周,鲸鲨经历过一次从新村镇救助养殖基地搬家至蜈支洲岛的经历。
蜈支洲岛,临近三亚,鲸鲨由此上岸再通过高速运至海口市的美兰机场。一周前,由两艘拖船,一前一后,将鲸鲨的整个网箱,从海面上向东推行了约20公里。鲸鲨们在蜈支洲岛海域,度过了在海南的最后一个星期。
26日凌晨2时拖船靠岸
海浪无声,夜色茫茫。拖船开得很慢,甚至让人感觉不到正在航行。
工作人员介绍,鲸鲨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为尽可能不让鲸鲨感觉到异常,因此拖船航行的速度不能快。时间过得很慢,岸上等待的人们心情既高兴又夹杂着不安。
经过数个小时的航行,拖船小心翼翼地牵着鲸鲨网箱于26日的凌晨2时逐渐靠岸。与岸边多数人想像的不同,三艘拖船并非拖着网箱前行,而是呈品字阵式,推动网箱前进的。据工作人员讲,这种推进方式,是防止拖船旋桨造成的噪音和旋流,对鲸鲨的更大影响。
26日凌晨3时开始吊装上岸
网箱沉在水里,人们仅看到鲸鲨游动的影子。
但很快,岸上的工作人员就开始各自忙开了,要抓紧时间将鲸鲨吊装上岸。
其实,早在鲸鲨靠岸前,所有的准备工作就已经就绪了———两台起重机、四台卡车严阵以待,由45名各路精英组成的捕鲨团队摩拳擦掌。
凌晨3时,捕鲸开始。先是吊网由起重机吊向网箱,吊网由不透水的帆布制成,由长近7米,宽3米的钢梁挂住。吊网的四周可随时卸掉任一部位的挂钩,以便顺利“兜”住鲸鲨。
现场的捕捞人员分为三个小组。第一组为赶鲨组,由两位潜水员组成,他们的任务是采取诱导、助推的方式,将鲸鲨赶进渔网;第二组为收网组,由岸边和船上的4位人员组成,待到鲸鲨进入渔网后,收紧尾网,将鲸鲨赶进网兜;第三组为固定组,这组人员最多,至少有15人在现场打开网兜一侧挂钩,待鲸鲨进网后,再锁定挂钩。
最后,吊机起吊至货柜,货柜工作人员放下鲸鲨后,连接维生系统,完成整个环节。
26日下午5时飞往烟台
鲸鲨的捕捞过程,看似复杂,实质在训练有素的捕鲸人员手中,显得熟门熟路。从诱进网,到吊上货柜,整个过程最长不过20分钟。
最为耗时的就是调装维持生命系统,这些接口全部完工至少需要30分钟。清晨6点,四个货柜全部连接完毕,准时向海口的美兰机场开拔。
中午12点,到达机场。铲车将盛有四头鲸鲨的四个货柜托举到机场升降机上。通过电动滑轨,自动送入机舱。货柜上方有3个维持生命的系统,有10多个接口,分别为鲸鲨供氧、水循环和促进水体流动等功能。鲸鲨正常温度是26度,货柜中温度是21度,为的是让鲸鲨血液流动慢,减缓代谢,保证运输安全。飞行中只有2个人维护鲸鲨的维持生命系统。
下午5时许,飞机起飞,直飞烟台。
YMG记者刘军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过半市民出游买意外险, 高铁、长途客车非市民出游首选交通工具
本报讯(YMG记者杨健)动车追尾,客车燃烧……近期交通事故频发,令人触目惊心。而眼下正值暑期旅游旺季,市民出游会否放弃高铁和长途客车,改乘其他交通工具?来自本市多...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