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学生,奔赴西藏演出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7名“90后”大学生即将奔赴西藏,调研当地风俗文化,并为高原群众送去朝气蓬勃的文艺演出。
毕然是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大三的一名学生,也是此次赴藏团队的队长。“其实早就想去支援西部了。”长相清秀的毕然说,她很小的时候就有服务西部的念头,学校里组织的志愿服务西部座谈会更是加深了她对西部的了解。作为进藏团队队长,她和几个学生同学老师一起查资料,讨论,终于准备出了7万字的申请材料。记者在策划书上看到,放映红色电影,组织趣味运动会,慰问敬老院等详细内容,安排既符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又在大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我是第一个报名去西藏的。”郭志强是烟大文经学院一名大三的学生,也是一名“90后”。“我的妈妈有心脏病,家庭收入不高,受到了社会上的一些帮助,听说有这样一次去西藏的机会,我想自己也有机会回报社会了。”在准备入藏阶段,郭志强负责联系厂家做队旗和队服工作。“我中午在烟大市场随便买点饭吃,困了就去烟大一自习教室趴下睡会儿,下午又是一家一家的广告公司跑,有些时候会有些抱怨,但更多的是想到我很荣幸的成为团队的一员,为这些付出是值得的,干起来特别有劲。”郭志强告诉记者。
因报名人数众多,学校对学生们进行了层层考察,并对入选队员进行了心电图测试,血压测量等一系列体检。毕然笑着说:“其实准备工作才刚刚开始。”老
师带领队员们开始忙着准备器械,放映机,摄像机,排练文艺节目,设计队旗队服。为保证更好地服务西部,他们反复检查每个细节,确保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带上书本,赶赴贵州支教
烟台大学国交学院大二学生张明伦这几天也在为踏上去贵州支教之路做准备。他们的队伍共有20人,即将去的地方叫做石门坎,据说是中国最穷的地方。
“我去年去过贵州支教,去的是毕节地区织金县金龙乡包营村浪底小学。”张明伦告诉记者,当地的教学条件非常艰苦,“教室都是危房,明显地看出歪
歪扭扭的,有些教室的裂缝可以放进手指头,再看看学校的操场上没有任何体育设施,整个一个高低不平的泥土地,而且院子里还堆着许多瓦片,转头。“幼儿班,一年级和二年级合在一块上课,组成复式班上课,即便如此,老师还是安排不过来,每节课都有两个班上自习。”张明伦告诉记者。
“孩子们没有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也没有任何的体育设施,只能在操场上做做游戏。”张明伦告诉记者,他最难忘地是他们把带去的图书放到教室的时候,孩子们疯抢着去看,“虽然这是一些漫画书,但是对于这些从小就缺少文化生活的孩子而言,这些别人已经用过的东西对他们实在是太需要了。”
支教的活动受到同学们的关注,最终从100多报名者中选出20位参加。“之前队长已跟那边联系好了,行程也都安排好了,相对来说轻松一些,不过60多个小时的行程让人很头疼。”张明伦告诉记者,他们在学校募集了一些图书给孩子们带过去。
“父母确实有点担心。”毕然是报名后才告诉父母的,她刚开始觉得父母不会反对。但没想到把事情跟父母一说,电话那边呼呼提了十几条不愿意的理由,“高原反应,安全问题,毕竟你是
个女生,在体力和身体状况上不如男生,等等。”毕然笑着告诉记者,她花了好长时间才说服父母,最后还写下保证说:“会带一些必要的药品,在行程中保持良好状态,谨慎细致,尽量保护好自己。”
烟台大学团委素质拓展部老师毕潇潇介绍,在大学生出征之前,学校都会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签署安全承诺书,部分队伍还会安排带队老师。“从这几年看,没有出现安全问题。”毕潇潇告诉记者,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下乡,对提高自身素质效果很明显,“知行合一,去认识社会、感知社会,将所学的知识用于社会,社会这个大课堂交给他们的,是在学校学不到的。”
毕潇潇认为,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们通过独立策划、完成在异地的一次活动,会很好地锻炼自立自主能力,每一批参加暑期实践回来的学生还要汇报、总结,“从这些总结中,我感觉到,学生们成长了很多。”
YMG记者杨春娜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最牛违章建筑”引热议, 城管:情况属实将严惩市民:加大处罚措施律师:可到法院起诉
昨天,本报刊登了《市区中心惊现“最牛违章建筑一文”》,讲述了一市民在世贸海湾一号3号楼私盖违章建筑的事情,引起社会上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伴随着港城城区...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