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YMG记者夏丹实习生吴姹姹罗世娇)昨天上午,市人力资源市场举行知名企业专场招聘会,120余家企业为求职者提供了1300余个就业岗位。许多知名企业为招揽优秀人才相继开出优厚条件,除了提高薪水、福利等待遇外,有的企业甚至明确标明“抛房”条件。
“明码标价”揽才受热捧
眼下,许多制造类企业都面临缺工的问题。在当日的招聘会上,各企业为“抢夺”人才,都相继加薪揽才。统计显示,7成岗位的月薪比去年增加了8%到10%。
“设备维修1500—2000元;车间质检2000—2300元;销售代表2200—2700元;高级制冷工程师3000—3500元……”在招聘现场会西北角,牟平区一家海产品加工企业对薪水的“明码标价”,吸引了大批求职者的驻足围观。“仅一上午,我们就收到了100多份简历。”该企业的招聘负责人曾金霞表示,他们会从中选择专业对口或者有技术经验的人才录用。
“对于我们这些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对各个企业想前想后地考虑,最终的决定因素还是薪水。”烟台大学机械学院的应届毕业生刘海洋表示,这家企业直接公开写明了各个岗位的工资,让求职者心里很有底。
对此,市人力资源市场有关负责人表示,根据规定,用人单位的招聘简章中应包括劳动报酬、福利待遇、社保等内容。禁止出现“月薪面议”等字样,市场今后将对此类问题进行严查。
外企“限加班”惹纠结
上午9时许,市人力资源市场二楼的招聘大厅内,许多外资企业提供了涉及质检、强弱电、焊、刨工、车间操作员等多个工种的一线技工岗位。
记者注意到,不少外企把加班工资一栏列在了招聘启事中,对加班也有严格限时。但出乎意料的是,许多求职者并不买账,他们宁愿多加班多些钱。开发区一家韩资企业的招聘负责人李诚刚告诉记者,在招聘过程中,许多求职者当听到他们企业的加班工资丰厚时,都询问能否多加些班来提高收入。达不成一致,求职者扭头便走了。
“外企的底薪一般都比较高,我看好的一家是2300元,加班费每小时50元,但公司却规定每周加班不能超过3个小时。”求职者王友青表示,自己不是烟台本地人,双休日也没什么事情,还是希望能够通过加班多赚点钱。
企业“抛房引才”遇冷
除了以加薪、完善福利保障体系等方式来吸引求职者之外,记者在招聘会上甚至看到了“抛房”的优厚待遇,与其他企业的条件相比,“以房引才”显得更加“霸气外露”。
记者发现,开发区一家生物科技制药企业的招聘启事写明,确定劳工关系之后,公司提供10万元安家费和单位房源,一次性发放。对于如此优厚的条件,招聘要求也可想而知———生物科学或化学材料的博士,具备一定科研能力,大部分人都达不到。
市人力资源市场市场部部长王道明表示,企业以“抛”房的形式招聘人才具有很强的实际性,但建议求职者一定不能光看房子而忽略了相关条件,要理智对待企业“住房诱惑”。
新闻推荐
YMG记者云全通讯员家伟传甫曾经商贩云集,人流如潮,以销售粮油副食品闻名于市区的建昌北街,如今再也看不到往昔的热闹,记者昨天看到,街道两侧大部分的楼房...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