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这个时代,电视、电脑、手机高度普及,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海量信息铺天盖地,令人目不暇接。快节奏的生活和大容量的信息,搞得人心态浮躁,即使偶尔翻阅报纸也是匆匆浏览,一扫而过,很少能静下心来仔细品读,以前那种一张报纸一杯茶,逐篇不落地地毯式研读的日子似乎很遥远了。
儿子去交手机话费,通信公司赠送半年的《烟台晚报》,这件事算是一个契机,改变了我家原有的生活气氛和阅读习惯。每早必看的电视失去宠爱,晨读报纸的习惯闪亮登场。
初始,看报的只有我一人,没人争没人抢,报纸成为我的私有品。开怀独霸的喜悦,享受优先的特权,沾沾自喜,乐在其中。谁知好日子不长,形势发生变化。妻子由偶尔翻阅变成兴趣盎然地每期必看,不知不觉潜入读报的队伍中,成为我的第一个竞争对手。每逢看到她认为重要的消息,妻子总是情不自禁地操着撇腔拉调的“胶东普通话”,煞有介事地放声朗读,陶醉在自我遐想的央视新闻主播的风范中,其不堪入耳的高分贝噪音,屡屡遭到我和儿子的制止和讥笑。她却没有丝毫悔改之意,依然兴致勃勃,我行我素。
随着一贯只玩手机不看报纸的儿子的突然倒戈,我阅报的垄断地位彻底崩溃,由“一家独霸”分化成“三足鼎立”。随着争相抢阅程度的白热化,我这个昔日的霸主被边缘化,优先阅读的大权旁落他家。第一阅读者的身份从此与我无缘,断后者的位置非我莫属。
一家人仿佛重返读报时代。最吸引眼球的内容分别是:惠民政策、城市规划、质量曝光、交通信息、生活常识、社会趣闻。
现如今,清晨起来打开报箱取报,已经列为妻子一天中一项重要的事务。看这发展趋势,晚报赠送期过后,像她这样平日里一心埋头家务事不管世界乱成团的人,自掏腰包订报的可能性未必没有,如果真是那样,我绝对不会吃惊。
李青竹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徐鲲通讯员孙丽娜)上周日的“旧物换换乐”活动非常成功,1000多位市民到场参与。应广大市民要求,本周日(5月27日)的“旧物换换乐”活动仍在幸...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