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卤面,烟台人再熟悉不过,卤汤出锅前,用淀粉勾芡,飞上蛋液,浇在面条上就行了。家家户户都这么吃,很平常。而“喝打卤面啦?”作为一句俗语,在烟台东半县流传甚广。这是个问句,见别人挨了长辈或领导的教训,一副焉头耷拉脑的神情,便打趣这么一句,有几分戏谑和奚落的意思。我问过一些老人,都说此话没有什么考究,揣测可能与当地的饮食习惯有关:打卤面,家家常喝,拿来形容人常做错事,就和天天喝打卤面一样,却总不长记性,脸皮也厚了,无动于衷了。
在家时,我就经常“喝打卤面”。小时候很笨拙,父亲教我认字,教了半天,我却怎么也弄不明白,连个“大”字都不会写,被父亲劈头盖脸训了一顿。结果第二天,后背起了一片红疙瘩,连学校也没法去了。等到我学认字的时候,有些字不认得,就端着书本去问父亲,父亲甩出一句:“问什么问!不会自己去查字典!”挨了这顿呲,一辈子也想着。母亲见状打趣我说:“喝打卤面啦?
下岗那年,一次,在商场看上件风衣,就让离休的姥爷给我买。那件风衣标价七百元,一向生活简朴的姥爷一点面子也没给,说:“自己挣钱自己去买,我不能给你买!”姥姥回头对我说:“喝打卤面了吧?过日子细水长流,那么贵的衣服,你想想你姥爷能给你买吗?”
和姥爷坐在一起,他老人家的教导就开始了:“衣服不管时髦不时髦,要洗得干干净净穿在身上。女孩子别丢三落四,东西从哪儿拿还放哪儿。看看你的屋子,什么东西都随便放,真是不利索……”姥姥在一旁笑着:“又喝打卤面了?”
有时,工作不顺心,便和姥姥聊一聊,八十岁的姥姥端出的“打卤面”相对温和:“别这山望着那山高,走到那山把腿翘。我年轻时要有你这份工作,可烧着高香了!我五十岁在花圃干活,和年轻人一样整天背花泥,推小车。你姥爷是国家干部,我从来没对他说累。到月底领五十元钱,能添补家用就很知足了。我看你这份工作挺好,就是你们领导不要我,要不,我也去干!”姥姥的现身说法,让我不吱声了。
因为家里长辈多,少不了经常“喝打卤面”。可这样的“打卤面”喝多了,倒也明白了不少事理,“喝着打卤面”,人,也就慢慢地长大了。
杨晓奕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孙楣涵)昨日,本报与市慈善总会联合推出“六一,一起为孩子圆梦”公益活动的第一天,就有爱心读者纷纷拨打电话咨询,想为孩子们献出一份爱心。昨...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