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来临,面对新一轮的求职招聘热潮,市人力资源市场于5月份举行了8场有针对性的专场招聘会。然而,招聘市场供需互补的理想格局却没有出现,主办方的愿望被现实浇了盆冷水。各民营企业感叹“招工难”仍然存在;而参加求职的准毕业生们则称找不到工作,很愁人。为何会出现这种“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的局面?日前,YMG记者进行了跟踪采访。
民企求贤若渴难动大学生“芳心”
18日上午,记者在市人力资源市场的招聘现场发现,本次招聘岗位主要有生产经营管理人员、质检员、财务会计、仓储管理、收银员、食品加工等,企业用工需求量很大。一家肉类加工公司标明:调味加工、质量检查、资源管理各20人。其他各类招聘单位的“胃口”也不小,几乎所有招聘单位均表示需要30人以上。
企业求贤若渴可见一斑,但大学生求职者却难对民企“动心”。
烟台大学的准毕业生陈芳庭学的是工商管理专业,今天她来参加招聘会,一路上兜兜转转,似乎还没遇见“心仪”的企业,“到目前为止,我一份简历也没有投出去,看到招聘会上民企比较多,觉得以后发展空间不会很大。”小陈理想的职业是人力资源管理,她希望能进一家具备一定实力的公司,能够真正学到东西,另一方面,也比民企稳定。
山东工商学院的鲍家星也同样对民企不“感冒”,他认为民企的福利、待遇以及休假都不能跟事业单位相提并论,另外,也担心民企可能会面临经营不善而倒闭的风险。
大学生:不愿“屈就”于制造业、服务业
眼下,“招工难”主要集中于加工制造业和服务行业。而面对这些行业,大学生往往很难“屈就”。
大四学生杨波来自农村,在他看来,考上大学,又花了几年时间和大量金钱学习,如果最后还是去做一些制造行业的工作,会让家里人很失望。这样的话还不如上完高中直接去工作。杨波学的是广告设计专业,他的目标是进一家知名公司实习。
“我上的是三本院校,也愿意去一些稍微好点的民企,但如果是做基础行业或者是服务类的,肯定不能接受。”女生张心洁表示。同样把民企列入考虑范围的郑望同学,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愿意进民企,但不想去做基层的工作。另外,他认为“招工难”只是指劳力务工者的缺乏,而大学生的求职难现象依然存在。
记者了解到,很多毕业生即使发现求职难这一现象之后,也不会愿意“屈就”制造业、服务业,而是另谋他路,比如选择考公务员、考研。“毕竟上了大学,如果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我就准备去拼一拼公务员考试。”求职者小方如是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民营企业:面对“招工难”有苦难言
面对招聘会现场“招工难”的尴尬状况,一些民营企业也是有苦难言。
在一些招聘摊位前,记者看到“招收有经验的技术员工”这一字样,面对采访,负责一家模具厂招聘的陈先生说出了苦衷:“很多毕业生都把我们这当成了培训班,我们给他包吃包住培训了几个月,正准备上岗试用的时候,他就要跳槽了,这对我们来说损失很大。”
牟平一家木材公司的招聘负责人也表达了对大学生求职的看法:“我们很希望能够多招收一些大学生,毕竟人家知识多,对公司的发展有利,谁都愿意要这样的员工。但是大学生根本对一些民企不‘来电\’,如果工资待遇丰厚的还会考虑一下,一般情况下都是直接忽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民营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十分需要高学历人才来改善企业结构,而大多数也愿意用优厚待遇录用大学生,希望大学生求职者们多关注民企的用人需求。
新闻推荐
中考女生每分钟心跳185次!, 班级排前五,仍怕被超越,压力之下突患心脏病
本报讯(YMG记者王梓蓉通讯员徐颖钧)年纪大了得心脏病不稀奇,年纪轻轻就得心脏病现在也不稀奇,稀奇的是一些青少年得“心脏病”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昨日,...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