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初衷:让身处异地的家人能够团聚
2003年底,乔巧与原单位的劳动合同到期。她主动放弃续签合同,随爱人一起来到了烟台生活。但同时,她也成了一名失业职工。
乔巧从事企业管理十几年,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来到烟台之后,仍希望找到一份与专业相符的工作。然而,现实却并不能如她所愿,几番选择,让她颇为失望。
“从那时起,我就希望有一天能够为那些因异地工作不能在一起生活的伴侣提供工作岗位。”乔巧说,如果能让那些失业的人找到工作重新就业,让他们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就不会面临自己那样的难处了。
创业,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她脑海中徘徊。她了解到,烟台市规定,城镇失业人员、就业困难群体、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农民工、残疾人等依法自主创业的,符合相关条件,可以享受一次性创业补贴、场所租赁补贴、社保补贴、创业培训补贴、岗位补贴、小额担保贷款和税收减免等众多奖励扶持政策。政策的鼓励,梦想的召唤,终于让乔巧迈出了创业的步伐,2006年2月8日,乔巧在人社部门的帮助下,创设自己的第一家企业:烟台德衡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一个看似简单朴素的愿望,一个推己及人的想法,在一系列优惠的创业扶持政策推动下,催生了一个又一个创业企业。据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介绍,“2002年以来,烟台市通过政策和资金扶持,帮助2.6万名城乡劳动者和1.2万个企业实现了成功创业。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和各类创业补贴1.2亿元,减免税费2亿多元。”
倍增效应:一人创业带动众人就业
然而,公司创业之初的困难令乔巧始料未及。
“公司设立之初缺少客户和业务,个别不法中介欺骗了许多善良的求职者。”乔巧回忆,人们很容易将人力资源公司等同于无良中介,令很多人对德衡抱有怀疑态度。再加上当时有很多企业都不能接受德衡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公司业务迟迟没有起色。
但乔巧坚持诚信守法和专业服务的信念。“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就是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她一方面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方面严格按照《劳动法》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书》,为他们按期缴纳养老、医疗等“五险”,为员工提供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用人性化的管理赢取员工对企业的认同与爱心。终于,一家美国独资企业被乔巧诚信为本和人性化管理的理念所打动,成为德衡的第一家客户。由此,德衡也开始了对烟台诚信企业的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之路。
几年来,企业已经建立起完善的人力资源外包服务体系,形成一家总公司、两家分公司、一家子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集团,为烟台八十多家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外包服务。
市劳动就业办公室的同志告诉我们,像乔巧这样的创业者,不仅通过自主创业解决了自身的就业问题,更积极的意义在于她吸纳、帮助、带动了更多的人实现就业。
如今,德衡公司通过劳务对接,先后派遣员工近8000人,满足了求职者的就业需求,同时也帮助企业获得了急需的劳务人才。而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拓展,自己的职工队伍也日益壮大,麾下统领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团队达70多人。
抢占先机:给企业插上翅膀
自2007年德衡公司就开始与西部一些学校合作,为烟台企业引进人力资源、解决合作企业用工需求,然而,校企合作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第一次到陕西省榆林市与合作学校联系学生实习和就业安置事宜,就由于当地发生过学生被骗到外地做传销的事件,很多家长都不同意学生远离家乡到烟台实习。
“我亲自赶到榆林拜访学校领导和学生,鼓励学生走出荒漠去看一看大海,走出家乡到现代化城市看一看。”乔巧为他们描绘了生机勃勃、魅力四射的活力城市。最终带着70名学生离开榆林来到烟台,拉开了榆林学校学生在烟台企业实习的序幕。
2008年10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2010年7月,烟台市正式被批准为全国首批84个创建试点城市之一。
面对不断优化的创业环境,日益完善的创业扶持政策,把握机遇,抢占先机,就能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乔巧加快业务拓展步伐,陆续开展与河南、河北和山东西部等省市、地区的校企合作项目,为烟台合作企业引进人力资源和学生,免费为个人求职者介绍了大量工作岗位,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交口称赞。
新闻推荐
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七十周年, 烟台现代画院大篷车艺术采风作品展开幕
本报讯(YMG记者柳昊杰)5月22日上午,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七十周年———“足迹、手迹、心迹”烟台现代画院大篷车艺术采风作品展在烟台市群众艺术...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