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花潮已过。四月杏花、桃花、梨花、连翘呼拉拉开过来,令人应接不暇。五月的花,不再赶趟儿,不紧不慢地开着,在春天扫个尾,在夏天领个先。五月的花,难再给人眼前一亮的惊喜,却可以让人定下神来,有时间端详,品味。
樱花
“五一”假期,和克俭爬大南山。路边的玉兰开始谢了,连翘开始谢了,紫叶李开始谢了,桃花开始谢了,樱花盛开。克俭说那些粉色的樱花俗艳,我表示赞同。走了一段,路边有几株白色的樱花,轻盈素淡,雪一般。
又过了一周,山上的樱花大都谢了。落下的樱花瓣,积落在路上晒干,被风赶着,贴着路面轻盈地飞,粉色的烟一般,竟然比在树上动人。
转过几个山头,我们又看到几株樱花,开得正好。复瓣的樱花,被长长的花柄吊在枝头,像极了一朵朵蔷薇挂在树上。
这晚开的樱花,有了蔷薇的神韵。
蔷薇
春末夏初,蔷薇登场了,宣示夏天到来,暮春已去。南宋张炎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说得就是这意思。
我对蔷薇印象颇好。蔷薇像小家碧玉,开得含蓄却雅致,如一个含笑的女子,不矫情,不放肆,清香绵长。
那年从牟平回来,看到路边的篱笆墙,在绿油油的田里,在沟渠边,色彩斑斓地,带着红,带着白,带着粉,自由地流淌。那是蔷薇,春风载不动的春光!忍不住停车,去采了一把,回家插进一个大大的花瓶。
再后来,在一处河边的樱桃园,看到了一条上千米的蔷薇花墙。这蔷薇花墙,也是无心之作,当初只为蔷薇有刺可以当做篱笆,不成想,蔷薇的花儿却满园飘香。
单位走廊上有一幅书法作品,是唐朝高骈写的:“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多么清新可人的一幅画!我曾希望有一间爬满青藤的小木屋,现在想,让它爬满蔷薇吧!白的、红的、黄的都要,一面花墙,一架蔷薇飘香,架子下一杯茶,一本书,还有一夏的香。
黄花
这里的黄花,特指开在烟台周边山上的大花金鸡菊。
黄花原产美国,在烟台安家落户不知道有多少年了,半个世纪?二十年是肯定有的。
那年,约了朋友早起去塔山南坡看黄花,结果到了塔山脚下,冬青说,就那片黄花啊?小时候早就看过了,不去了!然后驱车回家。她是懒,打怵爬山,但肯定小时候就看过这花,不过不一定有那规模。
那个山谷,我们称之为“黄花谷”。那一片黄花如海,如水在山谷里流淌。烟台叫黄花谷的地方有几个,从开始一部分人知道,到最后大家都知道,然后带来的就是一片狼藉。当我又发现一个开满黄花的山坡时,我不再打算跟人分享。尽管我知道,这面山坡也会在几年内消失,但我也自私地希望,可以有一大片自然地黄花躲在镜头里,保留一份淳朴的风景。
五月底,是黄花的世界。那些盛开的花儿,一片片,一簇簇,铺满了山坡,占据了山谷。路边,林间,有空隙的地方点缀的,都是灿烂的黄,在初夏,它们毫不掩饰地享受着阳光,装扮着山野。
那花是看不够,采不完的。经常看到早上人们从山上拿着一把黄花下来,装点城里的窗台;甚至还有人收割成捆的黄花,在市场上叫卖———竟然也有人来买。
能看到成片的黄花,会越来越难。志强曾遗憾,没有去用摄像机记录下来。我希望今年还有黄花可以在我的镜头里,恣意地生长,把夏天的画布,倒上一片黄,自由流淌。
梧桐
梧桐花开了。
春天紫色的花真不少!比如紫香地丁,紫荆,紫藤,马兰花,鸢尾花,还有梧桐。
马兰花跟鸢尾花是一家人,都是鸢尾科鸢尾属的。马兰花也叫马莲,学名马蔺,叶子窄,纤维多,花也纤细;我们常说的鸢尾花,花像蝴蝶,叶子宽大。
梧桐花的紫色深浅不一,浅的也就是白里加了一滴紫,很淡。梧桐先开花,再长叶。梧桐花像一个香槟酒杯,花管里有几根须。小时候把梧桐花摘下来,从后面吸一下,甜甜的。所以,落在地上的梧桐花,经常有蚂蚁在里面。
梧桐花开得很密,一枝一枝挂满,一树一树繁华,像紫色的云。
昨晚在海边走,突然透过梧桐树,看到一个金色的大大的月亮!一轮明月,点缀一枝梧桐花的剪影。想想也美。
洋槐花
到了五月底,满城的槐花香。
烟台洋槐树很多。山上多,海边多,城里也多。城里的洋槐树都很高大,我家楼下,就有两棵。
洋槐花的香气清新,带一点甜味。
花开季节,早晨打开窗户,洋槐花的香气沁人心脾;上班路上,两侧的山上,洋槐花香气馥郁,打开车窗,呼吸着五月的芬芳;有一年花开的时候,我爬到山坡,在槐树林下,坐在滑滑的草上,看城市的夕阳,那一刻,什么都不想;洋槐花开的时候,我们会去小柳楼下的槐树林里烧烤,只为槐花,不图肉香。
小柳打算搬家,他说,再等等,再等等,等槐花开过了再说。
那洋槐花啊!
在五月的夜里,晚风会送来一阵熟悉又遥远的幽香。
五月的城,一树洁白,一树芬芳。
新闻推荐
六成考生忙进补只因家长太焦虑, 本报邀请心理老师和营养专家给考生家长支招
距离中高考越来越近,家长和考生都进入了最后的紧张冲刺阶段,为帮助考生顺利度过这段“特殊时期”,一些家长忙着给孩子购买一些补脑类的保健品,“进补”的作用有多大?考前该如...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