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新闻 龙口新闻 莱阳新闻 莱州新闻 蓬莱新闻 招远新闻 栖霞新闻 海阳新闻 长岛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烟台市 > 烟台新闻 > 正文

今天你还会写字吗, 一群对“手写字”满怀温情的人们,依然坚持“我手写我心”

来源:烟台晚报 2013-04-19 20:50   https://www.yybnet.net/

YMG记者慕溯

数字时代到来,都市白领们捧着平板电脑满世界疯跑,偶尔动笔写几个字,却提笔忘字,使用纸和笔的人越来越少。据英国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每3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在6个月里没写过一个字,而参与调查的受访者平均有41天没写过字。在国内一所大学学生组织的一次社会实践调查中,一百多名大学生能完全写对“尴尬”“戊戌变法”等10个词语的,只有12人,提笔忘字成现代人“顽疾”。“今天,你还会写字吗?”这个原本不成问题的问题,在今天却成了问题。不过,在港城烟台,一群对“用手写字”满怀温情的人们,依然坚持“我手写我心”。他们坚信,只有手写的文字,无法轻易复制,需要用心、用时间才能写出。

响应兴趣小组号召每日写读书笔记

人物:小刘28岁IT行业

相较于学生群体,已从高校毕业进入工作岗位的青年才是“提笔忘字”的最大受害群体。他们既沿袭了在高校中形成的依赖电脑的慵懒习惯,又在工作上接受繁重的电脑作业任务,尤以文案、美工、会记、编辑、电商等职业为甚。

在烟台一家IT行业工作的小刘集中反映了类似的情况,“在开会或是出访、采集信息、洽谈业务等情况下,电子产品并没有传统纸笔记录方式方便快捷,但是在使用纸笔记录时,却遇到很多障碍,许多常用字似在眼前,可就是没法写下来。”小刘说,“这几乎已经成为当今许多职业青年的通病,记得在学校的时候,平时不怎么动笔,上课笔记随便划。大概期末考试时写的字,会比整个学期写的字都多。”可如此一来,到了毕业应聘时,“不幸”接踵而至。小刘告诉记者,在一次招聘中,原本自信满满的他却在招聘笔试中提笔忘字,在最后的论述中错别字诸多,而且字写得乱七八糟,最后没被录用。这样的打击接二连三,这让小刘感慨万千:“键盘和鼠标已经代替了笔杆,我几乎快要忘记用手写字是何种感觉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小刘在豆瓣网上看到有个兴趣小组,取名“温暖的手写体”。“喜欢手写体,喜欢笔尖的流畅感觉”,“温暖的句子,只有手写才能温暖”,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唤起了很多人对曾经习以为常的“写”字的集体怀念。这更坚定了小刘重新练字的决心,从去年5月开始,他每天回家坚持做读书笔记,“快20年没写了,现在再写,真是不一样的感觉。”现在,小刘已经坚持了快1年,很多日渐淡忘的汉字慢慢熟悉,字也写得越来越好看。“每次翻开读书笔记,看到整齐的字迹,感觉特别亲切。”

写日记读字典临摹字帖与女儿共成长

人物:小张32岁企业员工

小张在莱山区一家企业上班,从事策划工作。因为工作需要,让她无法离开电脑办公。“策划书一写就是好几页甚至几十页,公司又催得急,如果用手写,恐怕一个周都难搞定。”小张很庆幸现在办公进入无纸化时代,这为她节省了不少时间。“在单位里使用电脑,回家后还要对着电脑查资料,现在对电脑输入法太依赖了。”小张说。在她工作的5年期间,除了签字之外,极少提笔写字,就算要修改资料,也要思考半天,“比如‘尴尬\’这些词,想半天才知道该怎么写。”她一度也认为,自己就是提笔忘字,现代社会,这也不算啥。

可自打小张的女儿去年上了小学后,小张意识到,提笔忘字恐怕会给女儿带来负面影响。女儿班级家长轮流写漂流日记,记录孩子平时生活的点滴。“天啊,这让我无从下手啊。很多字就是想不起怎么写,而且写三四百字的日记,看着那一行行歪歪扭扭的汉字,我都不敢相信这是自己写的。”小张回忆,就在那本日记上,小张涂涂改改三四处。“日记没法无纸化,女儿这样交上去,真是给女儿抹黑啊。”

不仅如此,有次女儿问小张“瀑布”怎么写,小张先是一愣,“当时脑子里有这几个字的大概形状,可是不知道具体怎么写。”无奈之下,小张只好拿起字典。最悲催的是女儿还取笑妈妈:“你还是大学毕业呢,怎么这么简单的字都不会写?”这更让小张无地自容。

经历几次这样的教训,小张意识到,长此以往,自己提笔忘记的情况会越来越严重,不光自己自卑,也会给女儿带来影响。为此,小张开始转变策略———写日记、临摹字帖、读字典,“我要和女儿共同进步。”

每天晚上,小张和女儿共同学习,女儿写刚学的字,妈妈临摹字帖,写女儿成长日记。小张说,有人用照片记录孩子的成长,我要用文字记下女儿的点滴。到现在,小半年过去了,虽然每天大都是二三百字,但小张在书写汉字的同时,既找到了当年自己上学时的感觉,也记录下了女儿点滴的成长过程。

自我修炼20多年坚持习练书法

人物:姜玉松42岁事业单位

正值中年的姜玉松可不是众人眼中“与时代脱节”式的人物,已有20多年“笔龄”的他,是烟台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更是个可以把电脑玩转的“顽童”。就是这样一位时尚人士,自1986年开始与书法结缘,一发不可收直到现在。如今,书法已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不可分割。

忙完一天的工作,姜玉松走进书房,铺张开笔墨纸砚,挥洒丹青。那些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起如飞龙,收如卧虎的字迹,让人赞叹。每天,姜玉松都会坚持练字至少一个小时,从行书、楷书、隶书、篆书,再到篆刻,他无所不通。一旦遇上无法练字的日子,姜玉松也会拿上一本字帖,细细研读。“研究字体和书法,分析结构、运笔等,都是练字的一门功夫。同时,在研读的过程中,日子可以变得很安静;也会减轻工作、生活压力,让气质沉静。”姜玉松回忆,当时用篆书写《邓石如传》时,整整花了一天的时间,最终写成长达十几米的作品。“由于是篆书,和现在的通用字联系不大,要先认识,再记录,没有把握的还要再查。”姜玉松说。

面对当下中青年人提笔忘字的现象,姜玉松表示,无纸化办公让很多年轻人自觉不自觉与笔本分离。建议年轻人平时不用电脑时,可以多动动笔。“文字不仅是一种载体,可以记录下当时情景与思想,它也是有感情的,这是与电脑最大的区别。现在,书法等手写文字越来越受到市民的青睐,就近几年烟台书法协会成员来看,入会成员也越来越向低龄化发展。”

新闻推荐

N个“世界第一”挺起工业脊梁, 烟台市崛起重型装备制造业集群

YMG记者庞磊通讯员于冬育摄影报道重型装备制造业被誉为工业经济的“脊梁”,是国民经济实现现代化的强大物质基础,对一个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可估量。近年来,...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今天你还会写字吗, 一群对“手写字”满怀温情的人们,依然坚持“我手写我心”)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