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近七成学生上本科
众所周知,四中并不是各初中学校尖子生的首选高中,被录取到学校的大多数是全区中考1500名以后的学生。面对兜底生源,谁都明白,要让四中去跟基础好的学校比拼,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在拐点上,其实有很多新路。学校领导班子开始从人才多元发展的维度梳理思路,从学校自身的条件分析发展路径。几经反复讨论后,全校上下终于达成了共识:以多元发展作为学校教育的发展模式,最终确立了“不寻求适合教育的学生,只寻求适合学生的教育”的办学理念,而这也正契合了教育规划纲要对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提出的要求。本着模糊分层、特色见长、激励为主、人尽其能的原则,学校为学生设计了不同的发展路径,使得文化基础优秀的学生、学业基础平平的学生和基础薄弱的学生都能够各得其所,各有发展。
数据统计显示,2012年670名学生参加高考,各类本科招生过录取线448人,普体双过线50人,艺术双过线189人。大批原没有希望上本科的考生都收到了本科录取通知书,甚至还有中考为全区3117名的学生,最终考取一本。许多同学被中国科技大学、鲁迅美术学院、吉林大学、浙江传媒大学等高等学院录取。
学生创知名中学文学社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健康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内驱力。为了促使学校健康和谐的发展,提升学校发展的内在品质,四中确立了“以人为本,以德为先、质量立校、文化强校”的办学理念,倡导“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学风,打造富有四中特色的“成功教育”品牌。
优美的育人环境为“成功教育”提供了平台,学校每个教室都安装了“班班通”、电子白板、电子监控的现代化教育管理系统;功能齐全的理化生实验室、探究室、通用技术实验室,为学生探索科学奥秘提供了实践平台;音乐室、美术室、图书馆,为学生开阔视野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高标准的塑胶田径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场和体育馆,为学生开展各类体育活动提供了锻炼的场地。
努力创设“成功教育”校园文化氛围,建设了反映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长廊、校训楹联走廊等校园人文景观建设,使校园处处成为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催人奋进的课程。
丰富的社团活动为“成功教育”开阔成长的天地,学校成立了音乐、美术、编导、体育、楹联、旸谷文学社、摄影社、红学会等学生社团,为学生迈向成功搭建平台。学校的“旸谷文学社”还被吸收为中国知名中学文学社联盟;合唱团参加山东省合唱比赛荣获一等奖;学校还邀请韩国南部大学世宗学堂的外籍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小语种。学校每年都组织“校园文化艺术节”、运动会、篮球赛,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学校把创建自信、励志、成功的学校文化品牌,作为全校师生的共同愿景。
每位学生都有个性化导师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类生命个体的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作为教育者应该看到学生个体的差异,进而做到因材施教、因需施教。为此,学校确立了“强优、提中、补差”的教育策略。
四中始终坚持学生评价“全方位”,以“发展即是成功”为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仅以成绩评价学生的片面做法,积极探索全方位开发学生智能的有效方法,为不同个性的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实行分层辅导“无遗漏”,致力于学生多元发展途径的研究和实践,建立和完善学生辅导帮扶制度,实行分特长集中辅导、偏科生弱科帮扶、学困生承包辅导制度,让各类潜质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推进个性化指导“一对一”,改进和完善个性化指导的导师模式,为每一位待培养的学生指定相应的导师,导师结合自己所负责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思想指导、心理疏导、习惯引导和学业辅导,并与其他任课教师、家长及时沟通,形成家校育人合力。
正如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所说:“最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几年来,烟台第四中学本着对学生的尊重、对教育规律的尊重,努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让他们在适合自己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学校实施个性化学习指导,开发每个学生潜能。
新闻推荐
烟台市集中拆解违法车千余辆, 暂扣车辆不及时处理将被强制报废
工作人员轻按按钮,一辆轿车就被轻松剪成两半。YMG记者李泉江摄YMG记者于杨通讯员袁圣凯李娜姜波15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公开销毁涉牌涉证的违法车辆...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