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访宫家岛历史街区张桐人旧居建筑群,YMG记者一大早就坐上公交车赶赴位于烟台西郊的宫家岛。它西邻大沽夹河,旧时周围皆沼泽、河滩,而其地势高敞,形似岛屿,此村有宫、夏两姓,原称“宫夏岛”,后改为宫家岛。在村民的指引下,从1路车终点站出来往南,穿过一条商业街,“往西一拐就看到了。”谢过好心的村民,出现在记者面前的,是一溜青砖黛瓦的大宅院。张桐人故居,始建于民国初年,于1936年基本建成,前后历时20余年。这是一套完整、典型的北方民居古建筑群落。整个宅院古朴庄重,具有民国时期北方民居的浓郁特色,已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还有几位村委在这里办公。在宫家岛居委会副主任张学东的引导下,记者开始了古宅探访之旅。
YMG记者刘晋刘洋摄影报道
用料考究砖雕木雕都十分精细
宫家岛由于地处烟台海口和福山城的交通要道,清末民国年间,村里人在北京、东北、烟台经商做生意致富的人较多,因而村内建起了众多精美的大宅院,且连片成规模,是烟台郊区仅存的民居大院集中的古村落。
张桐人故居,始建于民国初年,于1936年基本建成。13处宅院,120余间房屋,占地约4000平方米,保存完整、典雅细致,是堪与牟氏庄园、丁氏庄园、李氏庄园、张颜山故居、刘子山故居媲美的烟台现存最完好的六大庄园式宅院之一。“张桐人故居建材用料十分考究,建造工艺也相当细腻精湛。”张学东告诉记者,特别是外墙的水刷石墙面,是胶东民居中较少采用的材料,且豆绿色的小石子均匀平整,远看似青石砌墙,至今完好如初,是不同于其它庄园大院的地方,也是受到烟台开埠城市建筑风格影响的结果。记者看到,这些院落的砖雕大都十分精美,特别是故居主体屋顶部分的蝙蝠砖雕十分精美,而正厅隔断的葫芦木雕亦十分精细,是胶东民居中木隔断保存较好的一座宅院。这些宅院的大门上方的走马板一般都装饰有木雕的古篆字和竹、松等树木图案,十分美观。
坚固耐用石灰粉掺入豆浆小米
如此精美的院落,是否会因为单纯追求美观而忽略了建筑质量?“老宅采用东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冬暖夏凉,而且坚实耐用。”据张学东介绍,张桐人旧居砌墙所用石料皆为荣成石岛红岩石,砌墙用的石灰粉都按照比例掺入豆浆小米等,这样砌成的墙非常坚固结实。建这个宅子的时候,是从蓬莱请来的包工头,当时包工头也不知道要盖的是什么东西,领着自己的人就来了,包工头开始寻思没多长时间就能盖完了,结果这一盖就是10多年。而其中还有一个小故事:解放战争的时候,国民党来到宫家岛,看到张桐人老宅后,知道这是一户有钱人家,便想讹这家主人一笔钱,于是派了一些兵来拆这座老宅子,寻思主人一害怕就会拿钱出来,结果没想到,老宅子非常结实,根本拆不动,只好罢手,再也不敢打这家主意了。
岁月侵袭老房成危宅急需修缮
记者跟随张学东四周转了一圈发现,大部分屋瓦已经风化。张学东说:“虽然墙体坚固,可屋顶被岁月侵袭,几乎成了危宅,还经常会往下掉瓦的残片。我们也曾想自己上去修缮,可是根本没有那个技术,屋子没修好,瓦倒是踩碎了好多。我们真是有心无力。如果再不保护,再过几年,这里的房子还不知道会成什么样子呢。”
如今,宫家岛面临改造,但为了保护这些老建筑,居委会特地将这一片区划分出来。“毕竟我们的力量还是有限的。”
张学东说,“除了房屋的修缮,围绕着张桐人旧居还有很多历史有待发掘。在旧居的西北,有座烽火台,村里的老人之前也曾上去考证过,最少也有600年的历史。”而现如今,烽火台已经被树木覆盖,根本分辨不出本来面貌。另外,宫家岛的历史也有待考证,毕竟古宅大门上原先刻有由张桐人先生亲笔手书的对联:‘两铭世业流芳远,百忍家风绵泽长’与所城张家家训相同。”
张桐人故居
院内花园角门的上方有一匾额,上书张桐人唯一墨迹“邀月”二字。
故居屋顶部分的蝙蝠砖雕十分精美,隔断的葫芦木雕亦十分精细。
砌墙用的石灰粉都按照比例掺入豆浆小米等,非常坚固结实。
新闻推荐
五成奶水不足的产妇源于少女时的不良习惯, 烟台市纯母乳喂养率接近八成
YMG记者宋晓娜通讯员叶杏来自烟台市妇幼保健院的一组数据显示:去年,抛开母亲患病等因素,烟台市新生儿基本全部实现母乳喂养,其中纯母乳喂养率接近80%。...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