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G记者李珑摄影报道
整盘的烧鸡几乎一筷未动;面条还未上,宾客已经离席了;有人担心海参鲍鱼养殖时用了药不肯吃,“三大件”最终进了泔水桶……昨天中午,记者参加了在市区一家酒店举行的喜宴,酒宴开席不到一小时,已经有宾客开始撤离。人去桌空的宴会桌上,剩了半桌的菜。喜宴价格如坐直升飞机般节节高,可喜主因“面子问题”宁肯浪费也不敢少上菜,浪费现象越来越严重。
“光盘”风未刮到婚宴上
昨天中午,在市区一家酒店三楼,一对新人的婚宴开席不到一小时,就陆续有宾客离开。这场婚宴约有30桌客人,记者进入宴会厅时,其中有四五桌的客人已经离开,服务员已经拿着大桶在收拾剩菜。从桌上的剩菜看,这家喜宴的菜品包括了鲍鱼、海参等“硬件”,还有烧鸡、肘子、松子玉米等常见的婚宴菜品。有的桌上烧鸡几乎一筷未动,有的满满一盆银耳莲子羹一点未见少。一位正在离开的中年妇女劝同桌的年轻女子把鲍鱼和海参打包,年轻女子摇了摇头离开了。
一位60多岁的大叔用塑料袋收拾了几个肘子装走,记者上前询问,大叔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家里养了狗,喜欢吃这个。”除了他,再没有见到有人打包。服务员利落地将剩菜倒进泔水桶,有的桌宾客已走光,但最后的主食———面条还是照上不误,最终还是倒进了泔水桶,看了让人心疼不已。
实际上,“喜宴变剩宴”已经发展成一个让人“熟视无睹”的普遍问题。市民迟先生9月8日在莱山一家酒店为儿子举办了婚礼,共58桌,最后只有本家亲戚的几桌打了包。“我们订的是每个人258元的标准,一共上了18个菜,有的桌连1/3的菜都没吃上,确实挺浪费的。”迟先生说。
平时大家去饭店,吃饭剩了还会打包,但在婚礼上,大家都不打了。“可能是同一桌的人有的相互不认识,不好意思打包,也可能觉得不卫生。”60岁的迟先生经历过“每月30斤口粮的年代”,挨饿的感觉刻骨铭心,但在自家办喜宴时,也默从了喜宴上的浪费,“我也参加别人家孩子的喜宴,大家都这样,不剩好像对不起人家的红包一样。”他无奈地说。
婚宴价格五年翻一番
“我是2007年‘十一\’结的婚,婚宴选在市里碧海饭店,算是很体面的酒店,一桌是1180元,鲍鱼是我自己带的。”市民刘女士这几天在陪着妹妹找明年结婚的酒店,令她惊讶的是,时隔5年多,婚宴价格翻了近一倍。“最便宜的是一桌1780元,但很少有人选这个最低价了。”刘女士说。喜主会考虑喜宴是否有“硬件”也就是海参、鲍鱼、对虾,如果三大件齐全,每桌费用就会超过2000元,大多数在2580元上下。
市民王女士上周在福山一家高档酒店举办了婚宴,两天一共请了120多桌。因为规模大,酒店给了她相当大的优惠。王女士给记者提供了一份菜单,包括六个凉菜,主菜有全家福、翡翠肚丝、葱烧海参、辣根活鲍、盐水大虾、宫保鸡丁、香酥肉块、香炸虾球、吉祥全鱼、素炒虾仁、茄汁鱼块、银耳莲子汤。
“当时优惠了很多,标准是每桌2000元。”王女士说,每桌还至少有一瓶价值400多元的“天之蓝”白酒、一瓶张裕解百纳干红、一包价值70多元的香烟,再加上喜糖、蛋糕其它酒水等,算下来一桌接近2800元了。“跟5年前比,喜宴价格基本是翻了一番。”莱山一家酒店行政总厨杜先生告诉记者。他分析,除物料、人力成本上涨外,面子因素也是推高喜宴价格的因素之一。“一般喜主听说套餐没有海参对虾,直接就放弃了,但实际上很多宾客并不怎么喜欢这些东西。”杜先生说。
每20桌浪费过万元
前面提到的迟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桌婚宴按2000元算,平均浪费在三成以上就是600元。如果摆20桌,相当于浪费了12000元。”
不算不知道,一算下来,每盘烧鸡、每个被扔掉的鲍鱼都是喜宴成本的一部分。“婚礼最大的开销就是婚宴,都知道浪费,但谁敢只准备刚好够吃的菜?”一对刚刚举行完婚礼的新人告诉记者,婚宴不仅仅是他们的事,更重要的是代表了父母一辈的面子。“我们设想过举办自助冷餐会,但一提出来就被父母否决了,他们认为人这一辈子就举行一次婚礼,绝不能寒酸。”
大家俱乐部沙敬美女士给记者讲到朋友的女儿在北京的一场婚礼,那是年轻人自己策划的西式婚礼,采取自助餐的形式,结算方式是“包场费+人头费”,来宾既能吃饱吃好,也能有效避免浪费。“这样的婚礼在烟台也正在悄然兴起,但推广速度并不快。”婚礼策划人王女士对记者说。如何遏制婚宴浪费?业内人士认为,公款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得到遏制,但婚宴是市民花自己的钱,很难强制性地管理。想改变这种现象,破陈旧的“面子观”是关键。
新闻推荐
书法进课堂有免费物资扶持, 莱山区毛笔教育两年前已列入必修课
YMG记者马银涛通讯员崔伟伟摄影报道8月底,新华社刊发消息称,教育部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动落实“书法进课堂”,书法教育教材的审订工作预计将于今年11月展开。记者了...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