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起来,机关食堂月饼也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1982年,当时的市机关事务局选派了五位年轻的厨师,到烟台北来香食品厂专门学习月饼制作。学成回来后,又请烟台交际处的赵姓师傅现场指导,在老市委大院内的机关四食堂制作出了第一批食堂月饼,一炮而红。刚开始产量比较小,机关干部中秋节回家也只能带上二三斤。后来其他几个食堂也开始制作,产量增加,就逐渐可以多带些回去馈赠亲友。
机关食堂月饼最初品种很多。以八宝、五仁为主,另外还有桃蓉、豆沙、莲蓉、南瓜、枣泥、板栗等。其中以八宝月饼最是正宗。最初八宝月饼的馅料,主要有青红丝、青梅、瓜丁、伊拉克枣、核桃仁、冰糖、桂花酱等。后来,在保持原有风味的基本上,又加入了葵花籽、葡萄干、芝麻等,更增加了月饼的果仁味道和清香。使用的糖是碾碎的冰糖或绵白糖。
三十年过去了,师傅换了一批又一批,食堂月饼还是保持了最初的配方和工艺,也还是原来的老味道,声誉很高,网上论坛中曾有人称之为“中国最好吃的月饼”。烟台的一位大企业家,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老母亲。每年中秋节时,孙子孙女们和亲戚朋友都买了各式各样的月饼送给老太太品尝,像海参的、鲍鱼的,蛋黄的、椰蓉的,但老太太只认机关食堂月饼。没办法,这位企业家只得每年提前托人到食堂购买。还有一位同志,每年都想办法买二三十斤,放在冰箱里,一个月饼切四块,每天吃一块。不少原来在市委大院工作过的人,现在去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也有出国的,却不忘嘱咐烟台的亲朋旧友,想办法给寄几斤食堂月饼过去。食堂月饼寄托了他们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就像一位去了外地生活的老同志说的,吃食堂月饼这么多年了,要是中秋节少了它,心里头总觉得缺点什么似的。
大家都说机关食堂月饼之所以好,有秘方。我曾找厨房师傅们问过,也到现场探访过,感觉食堂月饼的制作确实是非常讲究的。每年提前一个多月,机关各食堂就开始忙活起来。做计划、备材料、维修设备、核算成本……小小的月饼,却有着一套复杂严密的工作流程。材料采购要新鲜、质量要好,使用前还要再一次仔细挑拣。配料上严格按配方操作,该用多少面就用多少面,该放多少油就放多少油,绝不能糖便宜了多加,葵花籽贵了就少用。做馅、制皮、包馅、定型全部手工操作。烘烤火候也要把握得好。即使是同样的材料,同样的配方,同样的工艺,东、西部两个食堂制作出的月饼,仔细品尝的话,口味上还是有细微的差别。要说秘方,我觉得,真材实料、干净卫生、一丝不苟、用心去做才是机关食堂月饼最大的秘方。
好东西总会引来模仿者,各式各样的“机关食堂月饼”也出现了。在这些模仿者中,有一种所谓的“机关食堂月饼”与真正的食堂月饼还真是“沾亲带故”,我称之为“机关食堂老师傅月饼”,是一些退了休的食堂老师傅在家自己做的。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虽然也曾多年在食堂制作月饼,但离开了机关食堂这个环境,就再也做不出食堂月饼独有的那种味道了。
新闻推荐
海外华商对我区投资环境给予肯定, 表示将招引更多的海外华商投资兴业
本报讯(YMG记者牟涛通讯员薛鹏)近日,参加烟台市第七届“华商企业科技创新合作交流会”的海外华商一行14人,在市政府外事侨办公室有关负责人的陪同下,对莱山...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