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气候宜人,正是青年男女办婚礼的最好季节。俗话说:“十里改风俗”,因为地域的差距,胶东地区农村和城市的婚礼习俗各具特色。老烟台人把参加婚礼喝喜酒叫“坐席”,回忆几次在胶东不同县市的“坐席”所见所闻,“吃好喝好”是热情好客的胶东喜主们招呼客人的最佳口头禅。
龙口的“两道席”
记得那年夏天,笔者去龙口石良镇参加婚礼,在新郎的农家小院,一番热闹喜庆的婚礼仪式后,喜宴开始,帮忙的小伙子端上了一碗碗浇着卤汤的面条,我心里纳闷,一般按常理,喝完喜酒才上喜面,不先上菜就吃饭这是什么讲究?
大家几口就把面条吃光了,放下碗再不见有菜上来,一位也来“坐席”的老人看出了我的困惑,赶紧解释:在这里结婚办喜事要吃“两道饭”,也算两道席,第一道就是刚才吃的喜面,意思是长长远远,寓意新人婚姻长久,同时也有欢迎客人,先垫巴点的意思,因为真正的喜宴还没开始,第二道饭也就是正规结婚喜宴,要等到下午2点半左右才正式开席,上酒,上烟,凉菜,热菜,七荤八素,鸡鸭鱼肉。“这是老辈传下来的规矩”,他又告诉我,“以前因为穷只能吃碗喜面,后来生活好了,才有了喝酒吃菜。怕客人一顿吃不饱,招呼不周,就备下两顿饭,表示‘喜主\’家的诚意”。
海阳的“流水席”
海阳徐家店的婚宴和龙口有异曲同工之妙。那次是在镇上饭店“坐席”,上酒,上菜,光鱼就上了两次,糖醋鱼,清蒸鱼,大盘子大碗的满满一大桌,最后每人面前上了一碗水饺,我以为上了主食婚宴即将结束,谁知刚放下饭碗,服务员紧接着又端来一盘盘凉拌菜,怎么吃饭了还上菜?
旁边一位大姐看我发愣,就笑着告诉我,“俺海阳的婚宴就是菜多,有二十多道呢,慢慢吃吧,多吃点晚上回家就不用吃了”,大姐很热情,可我实在吃不下了,“现在的人都不缺油水,吃点凉菜还清淡点,一般能吃到下午三四点钟,和流水席一样,其实这也是上一辈传下的规矩,以前都穷,吃不饱饭,好容易盼着谁家办喜事招待亲朋四邻,吃点好的还不管够吗?现在生活好了,办喜事也舍得上饭店请客了”,大姐笑着告诉我。
最后每桌又上了一盘蒸的发面“莲子”,“海阳结婚娶媳妇,一般都吃带红点的‘莲子\’,祝新人早生贵子,客人吃了也沾喜气”。大姐又说。
栖霞的“全猪喜宴”
栖霞的乡村婚礼似乎还保留着上个世纪的传统,更喜欢在自家办婚礼,腊月结婚的新郎在自家院里搭起了棚子,支起了大锅灶,院子里洋溢着喜庆,也飘着肉香,听说为了办喜事提前宰了一头猪,请了大师傅,那天的婚宴几乎是“全猪宴”,拌猪耳朵,拌猪头肉,拌肚丝,溜大肠,红烧猪蹄,还有糖醋排骨,最后上的汤也是肉片汤,根本没有素菜。十几桌客人因为“喜主”家地方小不够用,被分别安排在邻居家“坐席”。
窗外雪花飘飘,北风凛冽,屋里却是欢声笑语,喜气洋洋,父老乡亲们坐在热炕头上,吃着肉喝着酒,有的孩子在炕上打起了滚。恍惚间,我仿佛回到了童年。记得在故乡上世纪七十年代,结婚请客也是在家里办喜事,我家好像还接待过邻居来借地方“坐席”。那天,新郎的妈妈高兴得合不拢嘴,不停地说:“还是在家吃得好,吃得热闹,吃得实惠”。
新闻推荐
16岁男孩“补大了”患痛风, 前后住了两次院,医生提醒年轻人要管住嘴
本报讯(YMG记者王梓蓉通讯员叶杏)开海后,爱吃海鲜喝啤酒的市民要小心痛风。昨日上午,记者从烟台山医院风湿科门诊了解到,近期因吃海鲜、工作压力大、饮食不...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