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新闻 龙口新闻 莱阳新闻 莱州新闻 蓬莱新闻 招远新闻 栖霞新闻 海阳新闻 长岛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烟台市 > 烟台新闻 > 正文

福建会馆的雕刻艺术

来源:烟台晚报 2013-09-15 18:47   https://www.yybnet.net/

□简仲茁撰文/李安摄影

每当路过南大街和胜利路交叉路口时,总会看到那片红墙碧瓦的古典建筑静静地伫立在那里。烟台人几乎都知道,这里是福建会馆,也叫天后行宫,是烟台博物馆老馆所在地。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城市中心,它像一位大隐隐于市的老人,历尽沧桑,静默无语。很多人对它既熟悉又陌生———因为几乎天天都能看到它,但清楚它的价值、懂得欣赏它的人,却少之又少。

福建会馆是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而在当时,跻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列的,只有七百多个地方。福建会馆在建筑、雕刻等方面颇有绝胜之处,让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流连忘返。笔者喜爱古建筑,偏好雕刻艺术,每每有朋自远方来,除了陪他们去海边吹海风之外,总会引他们来这里,感受烟台人文的魅力。

面向大海保佑平安

走到福建会馆正门,对古代建筑略有了解的人不禁会疑惑:古时候盖房,都讲究坐北朝南,可为什么偌大一个福建会馆,却是坐南朝北?

这一与众不同之处,据说就是福建会馆的“第一绝”。这里有个小故事,说当年修建福建会馆的时候,参与集资的福建商人有两种意见:一派自然是遵照正统的观念,认为会馆应坐北朝南,另一派则认为应该面对大海的方向,坐南朝北而建。两派相持不下之时,还是工程总负责人叶庭铭一锤定音:天后行宫是祭祀妈祖的场所,妈祖是保佑船帮们航海安全的,当然应该面朝大海,而烟台的海在北面,所以,福建会馆的朝向就选择了面北,成了当时的特例。

走进大门,一座美轮美奂的闽南庭院让人无比惊艳,仿佛进入了一个精雕细琢的华丽殿堂:几乎每一根石柱、每一条木枋上,都雕满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态各异的花鸟、世代流传的民间故事和活灵活现的神话传说,令人目不暇接,就连山门和大殿的屋脊上,也贴满了瓷板画。如此密集的雕梁画栋,连闽南文化的发源地———福建、广东一带都非常罕见,何况是地处北方的烟台。由此可见,当年烟台和福建的海上往来是多么繁荣,这才给烟台留下了这么一座具有浓郁闽南风情、充分体现了闽南建筑“无木不雕、无石不凿”特色的文化瑰宝。

山门木雕精妙绝伦

漫步其中,让我们细细欣赏———

戏楼的垂花和雀替,当年因为运输这些构件的船只在海上不幸沉没,工人们只好在烟台就地取材雕刻,但整体看去,却也不失繁复。

沿着青砖甬道直行,一座富丽堂皇的山门迎面而立。这座山门荟萃了福建会馆的精华,无论是斗拱、额坊还是石柱,都雕满了细致入微的花鸟人物,各种雕刻技法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然后再施以彩绘。虽然有些高处的雕刻看不真切,但一刀一凿,无不体现了当时闽南雕刻的最高水平。据博物馆编制的一本画册介绍,仅山门和大殿,就有64幅雕刻精美的历史故事场景,如,人们耳熟能详的“赵子龙单骑救主”,“三英战吕布”“十二寡妇征西”等,无不活灵活现。如,山门随梁枋上,一名红脸美髯武将手持青龙偃月刀,胯下赤兔马,威风凛凛,而右边有一个身穿绿袍,表情慌张的黑脸人物正在仓皇而逃。整个画面用高浮雕和透雕技术,在不大的木枋上雕刻了十四个人物和山水背景,把“关云长义释曹操”的故事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再如,在大殿的穿插枋上,有这样一组雕刻:一段城墙后,一位羽扇纶巾的智者谈笑风生,身边只有两个童子,而城门外,旌旗飘扬,大军云集,一名将领正疑惑地看着城头,这无疑就是“空城计”了。尤为难得的是,画面中,每个人物及其表情都刻划得细致入微,连小兵身上的铠甲都雕刻得一丝不苟,展现了闽南建筑雕刻艺术的精髓。

众所周知,人物雕刻是雕刻艺术中的精华。而在福建会馆,据统计,光木雕就有多达783个人物,“八仙过海”一组雕刻,分别矗立在山门四个大斗拱的南北两侧。在山门西侧的双步梁童柱上,有一位身穿官服,慈眉善目,双手持万福的人物,大家一定知道这就是福星了。有福必有禄,没错,在福星对面,就有一位手持朝笏,长须飘飘的老者,脚下还有一个骑着麒麟的童子正急急赶来,福禄双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其他神情各异、人们借以表达各种美好愿望的人物造型,更是数不胜数。

最为奇特的是,在山门的四个角的檐柱上,居然有两组、共八个西域形象的木雕人物,男子手拿乐器和酒具,女子怀抱婴儿正在哺乳。他们神态安详,衣袂飘飘。在中国传统建筑上雕刻有异域风情的人物,非常罕见。由此也可揣测,当年,福建沿海与外面世界的交流已经非常深入了。

石雕荟萃更属难得

木雕堪称福建会馆的一绝,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馆内精美的石雕。

首先让我们欣赏镇馆之宝:盘龙石柱。这两根石柱是支撑山门的梁柱,下部是石,上部为木,由柱础和柱身两部分组成。柱础上,刻有鱼虾蟹鳖等水族,石柱上则盘绕着一条通天的巨龙。巨龙龙尾在上龙头在下,昂首仰望,龙爪之下,祥云缭绕。再看细节,整条龙融汇了中国雕刻艺术史上透雕、浮雕、圆雕等雕刻技法于一身,通体线条流畅,一气呵成,龙鳞,龙须都手感细腻,凸凹有致。要知道,这石材是来自福建泉州的质地坚硬的辉绿岩,入刀不易,这就更能想象出当年石雕工匠们付出的汗水和心血了。除了盘龙柱,福建会馆的其他石雕也不乏可圈可点之作。尤其是一些石雕表现的历史故事,引人无限遐想,如,苏武牧羊、舜耕历下、米芾拜石等,这些人物与故事所寄喻的情操与情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晚清时代人们的价值与审美取向。尤其是山门西墙雕刻的“杨震却金”的典故,发人深思。杨震是东汉名臣,为官清廉,他到东莱任太守时,途经昌邑,时任昌邑县令的王密是杨震的学生,赖杨震举荐才当的官。王密得知恩师路过,连夜送上黄金百两。杨震说:“以前我了解你的真才实学,所以才举荐你,希望你做一个廉洁奉公的官。可你这样做,岂不违背我对你的厚望?”王密坚持说:“三更半夜,我知你知,不会有人知道的。”杨震声色俱厉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还说没人知道?”说得王密羞愧而去。画面中,杨震的凛然正气和王密的羞愧表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足以让观者体会到福建会馆石雕艺术的精妙所在。

从雕刻的角度来看,石雕的难度要远远大于木雕,更何况,福建会馆的石雕绝大部分都是高浮雕和透雕,而且石雕表情的刻画非常困难,对工匠的要求非常高。正因为其表现难度很大,即使是在闽南雕刻的发源地,大部分古建筑也都是以砖雕为主,辅以简单的石雕。福建会馆能荟萃如此之多、如此精美的石雕作品,无疑再次证明了当年福建商人是多么重视福建会馆的建造,会馆前后耗时22年才完工,无愧为当时的“鲁东第一工程”。

新闻推荐

孕妇拿水果当饭吃一查查出了糖尿病

本报讯(YMG记者王梓蓉通讯员叶杏)昨日上午,记者从市妇幼保健院了解到,有些准妈妈为了生一个健康、漂亮、皮肤白净的宝宝,几乎把水果当饭吃。昨天,26岁、怀孕6...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福建会馆的雕刻艺术)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