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红军
中国传统武术“起于道、成于医、附于兵、扬于艺”,可见道家文化与武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烟台武术作为我国传统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第十七期《烟台武术志》中,太极梅花螳螂拳传人于泳涛就探讨过道家在中国武术乃至烟台武术中的地位。而这一期,我们除了继续探讨这个话题外,还将对烟台拳法的来源进行讨论。
仙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秦始皇东巡求药、汉武帝御驾访仙为烟台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和传说佳话,形成了烟台地区独特的仙道文化。这是烟台山水的独特魅力,这也为烟台成为全真教发源地打下了深厚的文化基础。道教从它开始形成时,就同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有着因缘,它吸收了原始的巫术以及黄老之学;它还吸收了儒家学说和两汉谶纬神学,它吸收了古代及当时社会医学、养生学说和神仙方术等内容。而道教之中的全真派正是基于胶东文化的润泽才得以形成。金末元初,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不远千里各处传教,却无所作为。只有到了烟台才打开局面,收了著名的丘处机等全真七子(全部是烟台人)为徒。丘处机作为龙门派祖师以74岁高龄,自山东昆嵛山西游35000里,在中亚机遇成吉思汗,成就了“一言止杀”的历史性创举与佳话,获得崇奉而呼之为“神仙”,拜之为国师,掌管天下道教,为全真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烟台也因此成为道家文化之重镇,以有“海上仙山鼻祖”之称的昆嵛山为中心,让全真道从烟台走向了全国,由此也可见烟台的人杰地灵。
“起于道、成于医、附于兵、扬于艺”的中国传统武术是传统文化的精粹。全真派(全真教、全真道)被天下奉为“太上玄门正宗”,道家文化对武术的影响远远大于其他宗教,道教的宗教精神、理论和修炼方法被融摄于武术文化之中,形成了一种武术技术指导思想和理论。武术的基本战略选择是先让一步,有礼有节,留有余地,后发制人,稳字当头。其核心是“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和“以柔克刚”。讲究“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意到气到、气到劲到”,“形神兼备、虚实变幻、阴阳相济、天人合一”,“练武修德、体用一如”。这种身心相应、内外兼修的理论与道教文化也是互相共通,相辅相成的。武术中所谓“上要虚灵顶劲,下要气沉丹田”,实际上这是模仿植物的生长,“苗往上拔,根往下扎”。道家中天人合一的理念,不但指导传统武术的理论研究,而且给传统武术的修炼提供了根本方法。“道在养生”是道教的基本追求,因而“重生”“全生”等养生思想观念亦深刻地影响了武术文化。总之,道教文化的渗透使武术发展为合养生、技击为一体的武术实践体系。武术的呼吸方法及气血之说,也是来自道教吐纳之术。
至于武术所强调的“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中的精、气、神,是中国多种文化形式中所共有的,也同道教思想有关。作为发源于烟台的全真派与螳螂拳,“道”与“武”之间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自古以来,拳家大都不愿公开技艺的内容与承传,所以历史上形诸文字记载拳术的文章极少。明朝抗倭著名将领戚继光曾任职登州十载,著有兵书———《纪效新书》,其中有“拳经捷要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将拳术理论编入兵书的人,提出“其拳也为武艺之源”,要学习当时所有的兵器,刀、枪、剑、棍等都要由拳法活动身手开始。书中还记录了当时一些流传的拳术派别,并且他采取的三十二式拳法,也保留了当时拳法的一些面貌,成为现在研究的资料。因此,《纪效新书》也成为胶东武术拳法的起源。
以发源于烟台的螳螂拳为代表,是胶东半岛影响最大的武术流派,螳螂拳以拳为母体,吸纳贯通发展为七星螳螂、梅花螳螂和太极螳螂等多项拳种。现在螳螂拳已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山东四大名拳之首,也是首批被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列入系统研究整理的传统武术九大流派之一。螳螂拳的形成发展凝聚了明末清初众多武术流派之长,仅依拳谱所载就有“十八家拳祖姓名”之说,可以说螳螂拳是中国古传武术文化的载体。
螳螂拳是承接仙道文化及全真派的修炼载体,以理论升华和技艺象形为拓展,道家强调道法自然,就是要做到自然而然,形意与象形。而象形与形意正是螳螂拳的根本所在。
作者简介马红军:师从长拳以及太极名家姜敬五先生,也曾向刘继禄先生学习摘要拳。
新闻推荐
烟台大明礼仪礼品广告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商务礼仪服务、礼品销售及充气模型制作为一体的资深专业服务公司,主要从事各类大型活动的策划与实施,如企业开业庆典、项...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