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G记者郭超曲妍妮
“对外开放”,听起来很宏大的命题,对每个烟台人来说,感受也各异:
对28岁的时尚白领张琪来说,这样的小日子源于闲暇时间的充实。她可以在工作之余去星巴克坐坐,也可以跟好友逛街,购买古驰、巴宝莉等国际知名品牌。
对在大悦城经营韩国食品馆的李伯善来说,这样的小日子是进口关税将进一步降低,商品更有竞争力。中韩自贸协定正式生效,未来中韩双方超九成的产品将进入到零关税时代。
对照明产品工程师钱晓东来说,这样的小日子是中外同行对自己研发产品的认可。在最近结束的第118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上,他所在公司的新产品———中空LED灯受到国内外采购商青睐,成交额达到510万美元。
有人说,是“对外开放”为老百姓的生活加了“蜜”。加了“蜜”的小日子,是甜蜜、幸福的。幸福,源于感知;而能感知到的幸福,却依赖于实实在在的环境改善。
正所谓“大开放,大发展;不开放,难发展。”作为我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烟台自1984年引进第一个7万美元外资项目之后,时刻从对外开放战略中获得大跨步向前、实现新突破的机会。“十二五”以来,烟台更是以前所未有的包容姿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实现合作共赢,推动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开启了国际合作新格局。
合作程度不断提高———
过去五年间,中韩(烟台)产业园正式启动建设,烟台开发区通过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单位验收工作,招远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烟台保税港区启动二期封关和土地置换工作,龙口开发区成为全省12个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单位之一……
园区作为招商引资最重要的载体,能够直接反映出烟台市对外开放的水平。实践证明,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在园区,活力在园区,潜力也在园区。园区是烟台对外开放的主战场、主阵地,也是科技创新、高点突破的主载体、主平台。至今,烟台已有省级以上经济园区14个。“全市各园区,在所管辖全市1/10的土地上,创造了全市八成的外贸进出口数值!”市商务局工作人员说。
合作深度继续加深———
自贸区是扩大开放的破冰船、深化改革的挖掘机。今年12月20日,中韩自贸协定正式生效,中韩(烟台)产业园上升为中韩两国共建产业园区,这意味着,烟台与韩国的合作范畴将继续加深。
在过去几年间,烟台与韩国的经贸往来日渐密切。来自市商务局的数字显示:2001年至2014年,烟台对韩贸易额从8亿美元扩大到109.7亿美元,增长近13倍,是全省17市中对韩贸易额最大的城市。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韩资企业千余家,累计合同利用韩资已经超过了100亿美元。(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中信银行房抵贷———, 个人消费一“贷”搞定, 新常态催生新经济,新经济呼唤新金融。 在金融机构各显其能发力个人消费贷款市场的当下,如何在银行传统产品
金融创新瞄准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市民李先生是港城一家国企的职工,打算明年开春结婚的他在市北区按揭购买了一套价值160万的婚房,可是掏空积蓄交过...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