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郭传义王聪YMG 记者少帅)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百姓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今年,烟台开发区瞄准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居住、教育、医疗、文化等民生领域慷慨支出38亿元,将一项项民生实事、好事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教育事关民生大计。为提升教育办学条件,该区实施了新一轮学校布局,稳步推进了第五小学、八角第二小学、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项目,新建华圣国际学校已完成主体工程,明年可招生运行。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为布局调整学校配备41辆专门校车,提供免费校车服务;为全区中小学生发放免费校服,为义务教育段学生提供免费营养加餐、作业本,年均受益学生达3万多人。实现了公平公正就学,在全市率先实现义务教育学段“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区内所有学龄儿童实现了同等入学、同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在家门口享受一流的现代化医疗卫生服务,是群众的一大心愿。该区斥资1亿元新建的业达医院门诊大楼年内投用,与病房大楼连为一体,实现了门诊、急诊、住院功能一体化。投资5000万元的疾控、妇幼综合服务楼,已完成主体封顶,投用后将提供疾病防控、卫生监督和妇幼保健等多项业务。与北京儿童医院组建的燕京国际医院预计明年1月份运营。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该区斥资兴建的城市公共文化载体焕然一新。金沙滩海滨公园、福莱山市民文化公园基本完工,图书馆、文化馆、青少年宫、城市展示中心等场馆向群众免费开放,让居民不花一分钱享受到高大上的文化“大餐”。
乐居乐业环境持续改善。安居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建成海晟花苑三期、恒祥小区、瑞祥小区等7个安置小区,交付住宅1.2万套。向西延伸黄河路,将其与206国道连通,提升了连贯东西区的城市快干道档次。完成了黄河路、五指山路、珠江路等主干道路改造升级,涵盖路面、雨污水管网、公交站点、交通指示牌、信号灯等,大大提升了道路承载能力,让居民出行更便捷、更舒心。
一大批城市“老大难”问题,被提至文明城市提升工程重要日程。针对居民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该区开出占道经营、乱停乱放、乱贴乱画等20余剂“药方”。集中开展了路边乱停车、户外野广告、露天烧烤摊、卫生死角等系列专项整治。财政列支600万元,对古现、八角、大季家街道的三个垃圾中转站进行全面“升级换代”,实现了与建成区无差别管理模式,做到了村容不比市容差。
听取民意,该区把保护环境列入民生大事。(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于学军YMG记者曲妍妮)近日,经省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的推荐,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组织评定通过,烟台海昌渔人码头正式升级...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