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7月9日上午,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从西非传到烟台:由烟台港集团牵头建设的几内亚博凯内港1号港区4个码头主体竣工,目前码头全面进入生产状态。至此,“三国四方”战略合作伙伴经过一年半时间,合力打造的从几内亚矿山到国内终端厂家用户、集多式联运为一体的完整铝矾土产业链条进入稳定成长期。
为了见证和报道烟台港与合作伙伴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坚定实施海外拓展的第一个项目取得的重要进展,本报特约通讯员烟台港集团谭明新等人前往几内亚采访,为读者呈上最新鲜的来自几内亚港口建设和运营现场的报道。从今天开始,本报将陆续刊登。
7月5日下午,本报特约通讯员烟台港集团谭明新等人,从烟台蓬莱机场启程,经北京、巴黎中转至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再坐车辗转抵达位于博凯大区努涅兹河畔卡突古玛村的中方大本营,总行程12000多公里。
最难走的是首都到目的地约340公里的路,由于路况很差,大巴车从下午开始一直颠簸了7、8个小时,抵达卡突古马村时,已是几内亚当地时间7月7日凌晨1点。
几内亚位于西非,西濒大西洋,属于热带地区,一年四季高温,分旱雨两季。此时正逢雨季,飘来一片乌云,就是一阵子倾盆大雨,一会儿又是毒辣辣的太阳照着。
7日上午,报道组一行来到博凯内港第一港区3号高桩码头前沿,川流不息的重型卡车源源不断的从25公里外的矿山向这里运送铝矾土,红色的皮带机像一条长龙将铝矾土源源不断的输送到驳船上。与此同时,后方堆场、码头吊机安装也在紧张筹备和推进中。
至此,试运行一个月的皮带机系统正式投入运营,码头装船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这标志着博凯内港第一港区所有4个码头的主体工程竣工,全面投入生产运营状态。
韦立联盟港口有限公司总经理邵武信心满满:“1号重件码头是几内亚史上第一个河港码头,我们凭借着3个月的建设速度被几内亚总统孔戴盛赞为“中国速度”。今年我们将力争把1500万吨铝矾土运往中国”。
博凯内港码头项目,是烟台港跨出国门、走向海外的第一站,也是烟台港打造全程物流链、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桥头堡,更被视为烟台港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规划的重要战略支撑。
该项目由新加坡韦立国际集团、山东魏桥创业集团、几内亚博凯矿业公司、烟台港集团共同投资建设,“三国四方”合作伙伴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赢联盟”。烟台港全权负责码头项目的建设运营及管理任务。一期项目年设计通过能力1000万吨。未来3年有望实现铝土矿通过能力3000万吨以上/年。
7日下午,报道组一行来到1号港区发电机组建设现场,随着打桩机振动的轰鸣声,一根20多米长的钢管桩基,慢慢地打入地下,用时不到两分钟。负责土建项目的烟台港技术员李帅介绍:“发电机组项目建设的目的是为了给港区大型设备供电。我们采取了桩基等新工艺,仅用三天时间即可完成打桩,相比其它方式提高效率60%以上。”
也难怪几内亚总统孔戴惊叹,因为此前几十年,许多外国大企业曾经计划在努涅兹河畔建港都因为困难重重而失败。2014年末,正是非洲埃博拉病毒肆虐、外资企业人员纷纷撤出几内亚的紧张时刻,而烟台港建设团队和合作伙伴为了同一个梦想,反其道而行之毅然踏上几内亚之旅,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工作。
2015年伊始,几内亚项目进入筹备、建设阶段。春节期间,烟台港测量小组坚守几内亚测量岗位,随后他们派出项目建设先遣小组,4月以后,由施工、监理、测量等各岗位人员组成的“大部队”赴几内亚。截至目前,烟台港近300名职工奋战在几内亚博凯河港码头建设工地和作业现场。
几内亚雨季多雨、多雷暴,酷暑,多蚊虫及气象、生活条件恶劣,大部分职工患过疟疾等疾病,种种不利因素严重影响工程建设进度。然而在承担码头施工的中交航务工程公司总经理孙同新眼里,这些困难都是“毛毛雨”,他说:“几内亚石材、沙等建设物资严重匮乏,物料的不足才是最大的困难,有时连我们国家小五金店最常见的螺丝,在这里都千金难寻。”他们会同几内亚方面四处寻找购买物资,实在没有或者供应不足则从国内运输过去。
烟台港人发扬“开拓创新、干则必成”的企业精神,根据节点工期计划要求,认真研究完善实施方案,坚持提前制定每日配工计划,根据现场资源情况动态调整,安排倒班施工,抢抓工期进度,现场具备条件的工作面,实行24小时施工。仅用短短3个月的时间建成了首个重件码头,展现了“中国速度”及烟台港人能拼善战的精神风貌。
2015年7月20日,第一港区1号重件码头建成投运装船仪式在几内亚隆重举行,几内亚总统孔戴率全体内阁成员出席仪式,盛赞这个项目对两国合作产生的积极影响,他说:“4个月前,当他们告诉我今天要进行码头竣工和启运仪式,我并不相信,今天我惊奇地看到中国企业兑现了他们的承诺,中几两国将开启合作共赢的新时代。”。2015年11月14日上午,第一条装载着几内亚铝矾土的大型散货船“韦立信心”轮抵靠烟台港。
目前烟台港建设团队正在加紧建设博凯内港第二港区,争取今年10月初竣工投产,再创“中国速度”升级版。
站在博凯内港大本营办公区往外看去,刚刚疾风骤雨过去,一道彩虹挂在码头上空,黄皮肤的中国人、黑皮肤的几内亚人,迅速回到工地上重新投入施工。我们有理由相信,经历了风雨洗礼的烟台港人一定能够在“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中顺利实现建设一流强港的宏伟目标。(文图/本报特约通讯员烟港宣谭明新)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段瑛慧)昨日,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发布公告称,为拓宽公司融资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效防范财务风险,降低财务成本,公司拟设立财务公司...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