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新区来说,创新是一场永不落幕的交响乐,唯有加速奔跑,方不辱使命。
对于创新,高新区的理念和路径别具风格。科技部曾对烟台高新区作出评价:虽然起步较晚,但路子很正。
从创新平台搭建到激活创新主体,从聚合国内科技资源到吸收国际科技资源,从产学研到政产学研金,从理念创新到体制机制创新,烟台高新区一直在探索并不断破题。“创新是高新区的灵魂。”高新区工委主要负责人说,烟台高新区始终坚持把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摆在蓝色经济特色园区创建的核心地位,着力创建创新资源密集、创新创业活跃、创新成果大量涌现的科技引擎和创新高地。
昨日上午,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生物技术中心实验室内,科研人员正在紧张地忙碌着,国内首个自主研发的“人抗体轻链基因簇”在这里诞生,该创新成果面向全球提供技术服务,占有10%市场份额。“我们生物技术中心等9大公共技术平台已经开始运转,面向国内外提供技术服务。”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项目管理部经理赵明说,其中,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是省内第二家国家GLP实验室,长效与靶向制剂研发技术中心是国家重点实验室,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园区汇聚30多名博士以上高端创新创业人才,5名泰山学者,全市“双百”计划8人。
创新,搭建载体平台是关键。对此,烟台高新区坚定不移。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是国内深水海洋平台最大的研发基地,被列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18个重点创新平台之一,已完成经费千万元以上的重大科研项目20余项,“非对称无横撑深水半潜式起重生活平台”技术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公司产品覆盖全球主流油气产区,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0%,是国内唯一一个实现批量交付深水钻井平台的海工企业,到2020年,预计可完成经费千万元以上的重大科研项目200项,突破行业重大关键技术100项,交付各类高端海洋工程平台100座,产值突破1000亿元。
眼下,烟台高新区高层次研发载体呈现集聚态势。他们坚持瞄准国家级科研院所、行业研发龙头等高端研发机构集中用力,相继建成及引进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13所、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烟台分所、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烟台分所等科研院所和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等高端院所和企业研发中心17家,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4家。产学研上,高新区思路清晰。坚持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促进企业、高校院所、金融风投等相关机构务实深入合作,积极探索构建高水平、深层次产学研合作格局,积极推进科技与经济结合,走创新发展之路。在政府层面,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深化与国内知名的“985”、“211”大学以及国内外知名院所的联系对接,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5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促成了一大批合作项目。在企业层面,鼓励企业牵头组建各类产业技术联盟、产业标准联盟等合作组织,鼓励联合技术攻关和联合申请国家重大项目,促进园区企业、研发机构与国内外同行广泛开展创新合作。由东方蓝天钛金科技牵头组建的“航空航天新型材料应用及紧固件产业战略联盟”,已正式获批省级技术创新联盟,正在争创国家级技术创新联盟。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牵头组建的“深海工程与舰船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首批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
对于科技资源的获取,高新区坚持国内、国内两个层面着眼。他们积极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充分发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科技工业园区和中俄高新技术合作示范基地特色品牌优势,依托中俄科技园,与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的180多个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累计向中方企业推介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科技项目1000多个,运作中俄合作项目200余项,芳纶1313、自蔓燃超细粉生产等22个项目实现产业化,已成为国内具有重要地位和广泛影响力的中俄科技合作平台载体。
科技与金融结合,烟台高新区积极探索。他们创新设立科技信贷补偿资金、天使基金和信用担保公司,与风投公司合作设立首期规模1.5亿元、中长期规划20亿元的烟台蓝色产业投资基金,积极尝试知识产权质押、股权结合等新型融资方式。目前全区累计引进集聚银行、保险、创投、证券等各类金融及中介机构70多家,初步建立起种类齐全、结构合理的区域金融服务体系,形成了10亿元规模的融资服务能力,帮助各类企业融资近3亿元。YMG记者李仁通讯员张玉鹏刘建光
新闻推荐
市委召开2015年县市区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议, 强化管党治党意识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本报讯昨日,市委召开2015年县市区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议。市委书记孟凡利主持会议并作点评,省委组织部巡视员刘永巨到会指导。会上,围绕落实全面...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