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新闻 龙口新闻 莱阳新闻 莱州新闻 蓬莱新闻 招远新闻 栖霞新闻 海阳新闻 长岛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烟台市 > 烟台新闻 > 正文

20年来,自遥远大海边的7批“烟台康巴汉子”,带着沉甸甸的承诺来到西藏,为聂拉木县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和产业支撑———, 大海对高原的庄严承诺

来源:烟台日报 2016-10-01 16:49   https://www.yybnet.net/

从黄海之滨到料峭高原,烟台和聂拉木,两个直线距离4300公里,海拔落差3900米的两个坐标,在过去的20年间,通过7批援藏干部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演奏出一曲曲大海和高原的交响,兑现了大海对高原的承诺。

西藏日喀则市聂拉木县,是烟台对口援建县。从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烟台援藏干部带着大海对高原的情谊来到这里,在“生命禁区”里宵衣旰食、夙兴夜寐,为贫瘠的高原涂抹上一层顽强而绚丽的生命色彩,在各族群众心中铸起了一座不朽丰碑。

1998年3月,在第一批援藏干部即将结束援藏任务时,烟台日报派出采访组赶赴聂拉木开展大型系列报道,整组报道分为“赴藏采访日记”、《高原与大海的交响》两部分,文风朴实,感人肺腑,拉开了报道援藏干部的序幕。迄今为止,烟台日报共组织三个采访组远赴雪域高原,翻山口越天路,进牧区入农户,实地探访烟台援藏工作

共同奔向“香巴拉”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人们都把它向往,那里四季长青,那里鸟语花香,那里没有痛苦,那里没有忧伤;它的名字叫香巴拉,传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聂拉木藏语意思是“大象的脖颈”,人们通常用“地狱之路”形容这里的险峻。然而,这首《香巴拉并不遥远》,是聂拉木藏族同胞最爱唱的歌,更是聂拉木人对幸福的强烈渴望。

为了推开那扇香巴拉大门,千百年来,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不停息地劳作、祈祷;为了推开那扇香巴拉大门,20年来,来自遥远大海边的一批批“烟台康巴汉子”,带着沉甸甸的承诺来到这里,拿起“开山的斧子”,扶起“深耕的犁杖”,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为聂拉木县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和产业支撑。

援藏,到底该怎么援?这是每一批援藏干部初上高原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发展聂拉木,首先得读懂聂拉木,生搬硬套内地经验是行不通的。首批烟台援藏干部领队、时任聂拉木县委书记的姜必欣通过调研发现,援藏工作必须要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通过“开放换血”、“招商活血”、“产业造血”,激活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

20年来,烟台援藏干部们始终紧盯脚下的土地,因地制宜地把打造支柱产业的目标瞄准了现代农业、藏药产业、边境贸易和旅游产业。从经济贸易区、资源加工区和北部农牧业商品生产基地“两区一基地”建设,到“北部吃饭,南部挣钱,三产繁荣,工业强县”战略,再到“口岸贸易、藏药生产、旅游开发”三大优势产业,再到“远近结合、财智结合、内外结合、点面结合”的援藏理念,援藏工作的思路在不断完善,但援藏干部们改变藏区面貌的信心和决心一直未变。

当“接力棒”传到烟台第七批援藏干部手中时,他们结合聂拉木县发展现状,对原有产业进行了再次梳理规划,确定了“一轴二区三节点”的发展思路,即以贯穿全县的318国道为基轴,北区五乡发展农牧业、南区发展边贸旅游业,突破发展乃龙乡物资旅游周转点、聂拉木镇和樟木镇的小城镇建设。

日喀则市副市长巴桑曾任聂拉木县县长,回忆起聂拉木县近年来的兴业之路,感慨良多:“烟台对口支援的20年,是聂拉木县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20年。20年里,七批烟台援藏干部来了走,走了来,可他们给聂拉木留下了实实在在的产业,留下了‘造血\’援藏的先进理念,就是靠着他们带来的这一笔笔巨大的财富,聂拉木人民告别了贫穷落后,开始过上了好日子。”

矢志不渝坚守“第三极”

青藏高原,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许多地理学家和探险家把它和南极、北极相提并论,称之为地球的“第三极”。如果说,在这片高原秘境生活的藏族同胞,是在默默坚守着世代相传的家园,那么,对于来自黄金海岸、人间仙境的烟台援藏干部来说,一批又一批矢志不渝扎根高原,那他们是在坚守什么,又要征服什么呢?

烟台到聂拉木,从海拔零点攀上世界之巅,这种改变对于生命个体的历程来说,并不亚于沧海桑田的变迁。

山东省对口援建的日喀则四县一市当中,聂拉木是路途最远、路况最险、雨雪最频的一个县,平均海拔4300米,高寒低压缺氧,空气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一半。

踏上高原,首先意味着要征服高原。在高原反应面前,人人平等。历批烟台援藏干部的援藏生涯,都是从剧烈的高原反应中开始的,轻则头疼、胸闷,重则失眠、呕吐。由于高寒、缺氧、低压,在平原地区一个普普通通的感冒,在高海拔地区甚至可能导致死亡。援藏干部们用“三个不知道”来形容———吃没吃饱不知道,生没生病不知道,睡没睡着不知道。

比起恶劣的环境、艰苦的条件、匮乏的物质,也许远离家人的孤独寂寞更折磨人。

一位援藏干部在下乡途中看到尘土飞扬,听到风声大作,突然特别想家,便即兴写了一首小诗发给妻子:“荒天白云浮掠,秋天落叶瑟瑟。驱车高原展怀,思乡何处诉说。”妻子收到短信后哭了好久。

有人说,外地干部援藏,能来就是一种勇气,来了即使躺着,也是一种奉献。但烟台援藏干部们却说,“与其等三年,不如拼三年!”

在寂寞孤独中忍耐,并在忍耐中坚守。20年来,历批烟台援藏干部克服身体和家庭等各种困难,一进藏就全身心投入工作。

每批援藏干部进藏后都遍访所有的村镇,包括散居的农牧民,人均行程1.5万公里,共写出考察材料400多万字,发表有价值的文章200多篇。

他们曾经奋战3小时救出被冻僵的牧童;他们曾步行5小时到海拔5000米以上的村庄送药;他们曾一年7次到同一个贫穷藏民家探访……

他们每次下乡调研走访兜里从不离钱,为的是遇到家境不好的群众可以随时尽绵薄之力。“进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这是每位援藏干部进藏时曾经面对过的一道考题。

20年来,他们用实际行动作出了回答:选择了援藏也就选择了奉献;在藏三年就要脚踏实地干三年;离藏时要留下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留下清清楚楚的发展思路,留下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留下清清白白的干部形象。

汉藏同心共筑中国梦

格桑花,青藏高原上一种普通而美丽的花,藏民心中象征吉祥、幸福的花。

对口援藏20年来,烟台援藏干部用真诚和实干,为聂拉木县带来了沧桑巨变,让当地群众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谈及这些,聂拉木县委书记、口岸委主任王平深有感触地说:“聂拉木人民群众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历批援藏干部的真情奉献,更离不开烟台市委市政府和全体烟台人民的无私援助。”

通过记者的实地探访和当地干部群众的讲述,我们发现,在聂拉木县要说最好的建筑,肯定是希望中学,这里是结束聂拉木县中学教育空白的地方,也是寄托着聂拉木未来希望的地方。我们发现,聂拉木县缺医少药的现象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培训后的基层村医像种子一样,在农牧民群众中生根发芽,成为藏区群众的健康守护神。我们还发现,一直与电无缘的聂拉木建起了水电站,夜晚的城市变亮了。

在历批援藏资金中,有80%以上被用于民生改善,而且重点向基层和农牧区倾斜。20年来,一件件关系民生疾苦的实事,一次次改写着聂拉木的历史:第一次亮起电灯,第一次吃上蔬菜,第一次家门口看病,第一次住上安居工程房,第一次参加培训班,第一次领到来自大海边的电脑、农机等援助物资……

在历批民生援藏的基础上,第七批援藏干部开展了“高原梦·山海情”援藏惠民公益行动。“‘高原梦·山海情\’援藏惠民公益行动,是在烟台历批援藏干部‘民生援藏\’基础上规划实施的,活动2013年10月份启动,以‘圆雪域高原梦、传烟台山海情\’为主旨,投入1.08亿元,积极筹划实施‘幸福梦\’民心温暖行动、‘未来梦\’教育阳光行动、‘健康梦\’真情关爱行动、‘和谐梦\’平安文明行动和‘小康梦\’兴业安居行动等5个方面24个公益项目。”烟台第七批援藏干部领队、聂拉木县委常务副书记孙玉荣说。

用援藏梦诠释中国梦,是援藏干部的共同愿望。“高原梦·山海情”援藏惠民公益行动已经成为山东省援藏20周年的重点品牌项目。全国援藏总领队、西藏自治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王奉朝对“高原梦·山海情”援藏惠民公益行动进行了专题调研,给予充分肯定。

20年来,援藏干部们用真挚的民生情怀,演绎出一幕幕寒冬变暖春的感人故事,在当地群众眼里,他们就是幸福的使者,在亘古屹立的希夏邦马峰下,在奔流不息的波曲河边,一路撒播格桑花……YMG记者刘新国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在社区工作的30多年来,张丕玉没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是每天都尽职尽责地守候在她的岗位上为居民邻里分忧解难———, 闲不住的七旬“小巷总理”

在社区工作的30多年来,张丕玉没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是每天都尽职尽责地守候在她的岗位上为居民邻里分忧解难,虽然年近八旬,但是热心助人的尽头还...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20年来,自遥远大海边的7批“烟台康巴汉子”,带着沉甸甸的承诺来到西藏,为聂拉木县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和产业支撑———, 大海对高原的庄严承诺)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