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YMG记者宋立民通讯员耿一宁夏青)本报刊发无偿献血倡议书以来,社会各界纷纷响应,烟台市中心血站的日采血量有了明显上升。为一探究竟,11月7日,记者再次来到了烟台市中心血站,遇到了几位正在献血小板的志愿者,他们希望媒体能更多的宣传无偿献血的益处,呼吁社会各界奉献爱心。当得知记者采访完要刊发在报纸上时,都表示,报纸上不要出现自己的照片和名字,因为家人还不能完全理解他们的行为。
郑现学(化名),男,高校教师,坚持无偿献血16年,第99次献血。作为一名“骨灰级”的无偿献血者,郑先生说:“我第一次献血是在1998年8月28号。那个年代人们还没有无偿献血的意识,第一次献血坦白说纯属偶然。直到2003年“非典”时期献血的人不多,血库告急,也就是那一年我自觉开始无偿献血。血液可以再生,但生命不可以重来。如今,献血早已成为习惯,每半个月左右就要到血站来一趟,否则就觉得少了点什么,其实每一次献血就等于给自己免费做了一次血液检查,允许献血说明你身体没啥问题;同时在你需要血液救助时,血站也会竭尽全力帮你渡过难关。而且现在血液流通公开透明化,捐献的每一份血液血站都会定期发短信告诉你血液的去向,每每收到短信,我就感觉挽救了一条生命,内心特别高兴。”但他的多次献血行为,至今家人并不完全知晓。
采访中,正好碰上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烟台分校的近30名学生志愿者来烟台市中心血站参观,当得知郑现学也来自高校,学生们围了上来,好奇地提出各类问题。在与学生们的交流中,他非常肯定地说,无偿献血不但无害,反而会对人身体有益。他说:“我很少感冒,即使是在流感盛行期间。只要合理献血,就不会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参观结束,秦昊等三位同学找到工作人员表示希望献血。经过一系列检查,有两位同学的身体状况暂时不适合献血,但秦昊同学符合各项献血指标。当他第一次献完血之后,秦昊说,无偿献血既能挽救生命,又对自己无害,为什么不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呢。同时负责组织的学生干部与血站工作人员表示,希望将采血车尽快开进中国农业大学烟台分校的校园。对此,记者问及这些学生,他们的家人是否支持无偿献血行为时,大都表示,先献完血后,还需要做一些工作,争取得到家长的认可。
有奖问答:
1、献血等于免费体检吗?捐献者用什么方式知道血液去向?
2、哪所高校的多少名学生志愿者到烟台中心血站参观?他们提出了什么希望?
前10名拨打96110的读者,对以上两个问题均回答正确者,请3天后到烟台市芝罘区三站五星广场采血房车领取世茂影城电影票一张或南山公园动物园门票一张或汇泉洗浴门票一张。
新闻推荐
烟台莱山区逛荡河口海域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防波堤修复项目用海公示
根据《海域使用权管理规定》要求,现将烟台莱山区逛荡河口海域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防波堤修复项目予以公示:申请单位:烟台市莱山区海洋与渔业局。用海位置:烟台市莱山...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