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嗬嗬嘿—嘿嘿—嗬嗬嘿—嘿嘿……”这高亢嘹亮的声音,是正在长岛明珠广场上表演的渔家号子。近日,记者与鲁东大学“海岛行”调研团队在长岛调研海岛文化时,有幸亲眼目睹了长岛渔家号子表演。台上,十几个渔民与海浪正在做生死搏斗,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微小却壮大的力量通过悲壮却坚定的号声表达的淋漓尽致,领号的就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长岛渔号代表性传承人朱大相老先生。演出结束后,朱大相讲述了自己多年来从事渔家号子的经历。
渔家号子承载烟台渔民的豪迈性格
朱大相一家四代和渔号结缘,对于家传这门“手艺”,他娓娓道来。“哪里有船,哪里就有号子。哪里需要用力,哪里就有号子”朱大相告诉记者,渔家号子,几乎就是渔民生存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渔民在打鱼时,通过渔家号子来唤醒力量,集聚人心。”其实,渔家号子并不是长岛特有,而是中国海岛特有的一种民俗文化现象,是渔民、船工与渔和船紧密相依的产物,既含有渔民俗文化,又有船文化内涵。不过,长岛的渔号能够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有自己独特魅力的。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中,以长岛渔民号子为素材创作的男声组唱《闯海人》成功拿下“群星奖”,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这门古老的艺术。通过歌词不难发现,“大碗喝酒比豪迈,大网捕鱼比能耐”表现出烟台渔民豪放的气概。作品的曲作者、群艺馆创作部主任李春起介绍说,“面对大海,不管是从生活上还是与风浪搏斗,可以说渔家号子承载了烟台渔民豪放、豪迈的性格。”同样一种渔号,不少的渔船都沿袭着自己船的唱词。渔船归港,还没看清渔船,只听到渔号,便可知道“那个船发财了!”“谁家的亲人回来了!”渔号的种类,更是应有尽有。上网的、拾锚的、摇橹的、掌篷的、拔绠的、捕鱼的、竖大桅的等,连拉船、掀船(往水里推船),领号者根据船行的节奏,在船上跳着、舞着,即兴喊出指挥和鼓劲的号声。
长岛渔号距今有380多年历史
长岛渔号,最早源于砣矶岛,至今已有380多年历史。早在清末和民国时期,仅砣矶岛上的大风船就达300多只,是风帆时代的一支海上劲旅。这种以风为动力的大型木帆船,一般为18人左右操作。在风帆时代“长岛渔号”作为海上生产的一种“渔令”,遍及整个渤海和北黄海沿岸。民国时期,长岛渔号达到鼎盛,从渤海叫到黄海,直至朝鲜和日本,现在胶东和辽东沿海地区流传下的部分渔号,仍有长岛渔号的内容和韵味。
尽管已历经近四百年的辉煌,但近年来,由于现代机械捕捞方式替代了传统的渔业手工捕捞作业,经济建设的发展改变了原生态渔业生产环境等因素,长岛渔家号子已处于“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局面。2008年1月,长岛渔号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时,在长岛和朱大相一起能喊出完整号子的老人还有七位。后来,其他老人相继过世。如今,在全长岛能当号头的人只有朱老先生一人,整个长岛能够完整地喊出渔家号子的人也仅剩他一人。长岛渔号,成了名副其实的“一个人的渔号”。朱大相说到此处,神情瞬间黯淡,几十年来,渔家号子早已融入他的生命,成为了他生命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
朱大相“一个人”的传承摸索
调研团队在长岛期间,对当地的居民也进行了调研,几乎所有的渔民都知道渔家号子,甚至部分外地来岛游客也了解长岛渔号,但是听过、见过渔家号子的人却少之又少。长岛渔号,作为渔民们曾经的精神支柱,正逐渐消退于人们的视野。这些年来,朱大相一直将渔号的传承作为自己后半生的头等大事,参加表演、举办交流会、申请国家资金扶持……为了能把这项老祖宗传下来的技艺继续传下去,操碎了心,特别是着急早日找到新的继承人。虽已年过八旬,可仍然坚持登台表演。尽管每次表演都能收到一片叫好,可是真正能把这技艺传承下来的“学生”却很难找到。朱大相无奈地说“海岛人口急剧减少,年轻人大都外出上学、工作,留在岛上的年轻人,对学习渔号并没有多大兴趣。偶有几个愿意学习渔号的年轻人,也因为没有拿生命与海洋搏斗的经验与经历,很难从骨子里真正领会渔号的精髓。”目前,长岛相关部门也正抓紧对渔家号子进行抢救式保护,制作相关影像制品,搬上舞台,走进屏幕。中央电视台曾专程到砣矶岛,请部分老渔民,在大风船上,用旧时的生产工具,伴着声声渔号,操作着闯海打鱼的活计,录制成《渔民号子》的音乐片,在中央和地方电视台多次播放,并荣获当年全国民间文化二等奖。此外,将渔家号子与旅游结合,也成为新的探索方向。“驶船拉网捕海鲜哩,家来贵客喝三天哩!”“摆摆手,村里走哇!喊渔号,交朋友哇!”在长岛一些村中,粗犷的“渔号子”不仅喊来了接踵而至的游客,也喊红了渔家乐。不过,年逾八旬的朱大相在逐渐老去,长岛渔家号子中蕴含的最原始、最纯真的那种韵味,也在一点点远去。如何让长岛特有民俗真正流传下去,值得人们更多的探索。YMG记者邵壮通讯员石其鹏李琨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李京兰)2015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开始报名,时间截至本月31日。今年全省共设34个报名点,烟台市考生除报考烟大的在该校报名,其余所有报考其它学校的考...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