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中学初二(1)班李硕文《烟台晚报》对很多人来讲,只是一份普通的报纸,但对于我和我们全家来说,《烟台晚报》却是一位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
自从2001年,妈妈的第一篇文章在《烟台晚报》上发表之后,这么多年,妈妈一直不间断地写稿,可以说是《烟台晚报》的“铁粉”。据爸爸报料———别的妈妈怀孕胎教,用的都是好听的音乐或者是优美的散文诗歌,而我妈妈却每天给我读当天的《烟台晚报》,我出生后,妈妈为我读报的习惯也从未间断。
我小时候特别“叽叽”,奇怪的是,每次妈妈一读报,我就特别安静。等到我再大一点,妈妈读报时会拉着我的小手指指点点,亲戚朋友都赞叹小不点的我,能流利地读下一大段报纸,但奇怪的是,把这些字放到别的地方,我又不认识了。妈妈说,这是我跟《烟台晚报》打娘胎里带来的缘分。
我的第一篇文章在《烟台晚报》上发表后,九岁的我简直成了老师同学眼中的小明星,这让我在同学和老师们面前赚足了面子。自习课上,高年级的一位大姐姐敲我们班的门,问班主任我们班是不是有叫“李硕文”的。班主任问大姐姐,“找李硕文,什么事?”“有李硕文的稿费!”那一刻,那种自豪与骄傲直到今天,我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来形容。
去年,我跟妈妈参加晚报小记者活动,在活动现场,妈妈遇见了最敬重最信任的袁丰雪阿姨。妈妈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投给了袁阿姨,是袁阿姨的鼓励和支持,让妈妈在写作这条道路上一直走到今天。袁阿姨与妈妈因为《烟台晚报》结缘十五年,那天,又因为我这个晚报小记者,让两个多年的老朋友第一次走下《烟台晚报》,在生活当中见了面。袁阿姨说,这是我们全家跟《烟台晚报》的缘分。《烟台晚报》一路陪着我妈妈,如今又一路陪着我,教给我坚持,教会我坚强,遇到挫折,要积极去面对,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命运的不公;告诉我摔倒了要自己爬起来,擦干眼泪,拍拍身上的灰尘,勇敢地向美好的明天继续迈进……
新闻推荐
智慧班主任YMG记者庞磊摄影报道对于开发区实验小学班主任郑雪娜而言,今年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十年前,刚从象牙塔走出的青春少女以优秀的成绩考入烟台十中。十年间,她从初中老师转变为小学老师,...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