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春鹗何谓“本家本当?”查找资料可知,由本人高祖至本人玄孙之间九代血亲系统,以出不出“五服”来论亲族远近。“五服”之内,称为“本家”,又称“本家本当”,然后才推而及之于同宗同姓。牟平城西留德庄有四大姓,杜姓是其中之一。这是个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的村庄。杜氏家族几十户人家集中居住村东头。这是个和谐、融洽和温馨的大家庭。
我们兄妹5人出生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父亲一人在外谋生,母亲则领着我们几个念书的孩子在家乡艰难度日。在那个贫穷饥饿的年代,我家缺吃缺烧的,生活非常困难。5个念书的孩子要吃要穿要学费,常常把母亲愁得满地乱转。在我的记忆里,我家的春种秋收,我们能高小毕业,很大程度依靠本家本当的帮助。我家后屋四婶慈祥又善良,平时一把米一把柴没少关照。还主动把她家房头闲地让出来,让我家盖猪圈,帮助我们摆脱贫困。这是多大的情分呀。景芳大爷是个老庄稼把式,家里养牛,每年我家春耕秋耕,都由他负责。我跟着这位老人不但学到劳动技能,也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人穷志不穷”这5个字,就是我第一次从景芳大爷那里听来的。他还常常教育我们这一辈要刻苦读书。在上个世纪50年代,我的大哥杜春鹏考入天津大学,后来成为化工专家。我的叔伯姐杜春颜考入山东大学,后来成为海洋专家。家族中一时出现两位大学生,在当时大家都引以为荣。
本家本当,情同手足。在家族中,彼此之间形成了简单而复杂的关系,矛盾与纠纷也时常发生,大到土地、房屋、婚姻,小到鸡毛蒜皮生活琐事。在我的印象中,“相互忍让、互相帮助、遇事商量,”始终是杜氏家族遵循的家风。这家风没写在纸上,也没挂在墙上,但在本家本当却是口口相传,辈辈继承。
2006年5月,71岁的大哥杜春鹏一声令下,大哥从北京,二哥从烟台,姐姐从大连,妹妹从兰州,我则从吉林,我们各率全家老小,浩浩荡荡地回到牟平留德庄,实现了几十年首次本家本当大团聚的梦想。我们一行逐户看望慰问,并在五里头一酒店专门设宴,对本家本当多年来对我家的帮助予以答谢。本家本当派了20多个代表参加。在气氛热烈的宴会上,有人提议选出本家本当的家族之星。经过热烈讨论,我亲哥杜春鹏、叔伯哥杜春霆光荣当选。杜春鹏1961年天津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一研究院专门从事有机化工的研究。他辛勤耕耘,默默奉献,1986年获国家科委颁发的三等奖,其名字及项目名称上了人民日报。叔伯哥杜春霆是牟平当地农民企业家。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留德庄办乡镇企业,现在烟台创办了颇具规模的机床厂,在当地有一定知名度。本人还热衷慈善事业,对敬老院多有捐助,在群众中广受好评。本家本当,亲情难忘。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刘晓阳通讯员席菠刘洛晶)9月2日上午,文化苑社区“六联六促”联系单位芝罘区审计局组织机关干部职工来到毓璜顶街道文化苑社区开展卫生集中清扫行动,对辖区卫生死角进行拉网式清...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