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部公安工作中,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保证。近年来,烟台市公安局将从优待警作为队伍建设的“1号工程”,使其在深度聚焦民警心声诉求,增强民警职业认同感、事业归属感、从警幸福感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显著提升了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去年,以烟台市政府名义制定出台的《烟台市关爱公安民警十项措施》,将公安部、省公安厅关爱民警政策及时落地,并实现了新突破。
典型引领——让民警“学”有榜样
坚持把培养选树典型、强化表彰奖励作为凝聚警心、激励斗志的有力手段。“公安青年卫士”“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系列评选活动,在全市公安机关构建起了“身边有先进、单位有榜样、系统有标兵、全局有模范” 的典型选树格局,使民警学有榜样、行有方向。
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健全完善大表彰和小奖励衔接机制,注重倾斜基层、倾斜一线,围绕反恐处突、大案攻坚、专项行动等急难险重任务,做好即时性表彰奖励,开展个性化表彰、授奖仪式、送奖上岗等活动,激发民警干好工作、建功岗位的积极性、主动性。近年来,全市公安机关涌现出革命烈士1 名,二级英雄模范6名, 3个集体和30名个人荣立一等功, 108 个集体和155名个人受到省部级以上表彰,受表彰数量、层次创历史新高。
机制激励——让民警“干”有奔头
“苦干不白干,奉献不吃亏”,通过建立常态化的各项保障体系,从优警、优辅、优属三个层面落实,让民警感到工作有奔头、干活有劲头、实干有甜头。举行入警仪式、晋升仪式、退休仪式等,建立起覆盖从警生涯的职业仪式制度,增强民警的职业荣誉感;举办全市公安机关“青年卫士”“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军转干部”等评选颁奖活动,让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民警感受到尊重和关怀,增强民警的职业认同感;开展“送奖上一线”“送奖进家门”等活动,举办立功授奖仪式,让默默付出、无私奉献的民警感到倍受肯定、倍感鼓舞。
为让民警工作得更有价值、更有尊严、更有成就,坚持把尊重民警劳动、维护民警权益、助力民警成长,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减负降压出实招,实行差异化、针对性考核,对派出所考核项目控制在20项以内,将基层警力从繁重的考核任务中解放出来。容错担责不推脱,成立“民警维权委员会”,出台民警抚慰制度,聘请81名“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对暴力袭击民警、妨碍执行公务等行为坚决依法查处,近年来共处理妨碍民警依法执行公务案件90 余起,为公安民警撑起一片蓝天。
愉悦身心——让民警“乐”有质量
秉承“ 全警受益、 一个不能少”的原则,着力提升民警“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综合指数。
提升“健康指数”。研发健康强警管理系统,汇集民警年度体检档案、 日常运动记录等信息,开通手机APP ,方便民警随时查询比对个人健康状况,实现“有病早治疗、无病早预防” ;建立民警健康数据中心,对民警健康体检数据进行动态分析,实行“红黄绿”三色预警机制,合理安排勤务工作,避免非战斗性减员,被民警亲切称为“私人医生”。搭建救治民警“绿色通道”,市、县两级公安机关与当地主要医院签订协议,做到“ 先行及时救治,事后补交费用”,为因公负伤民警提供最快速治疗。组建“健康行·我爱你”基层巡诊专家医疗队,派出知名医师 60 余人次,义诊1000余名民警、辅警,提升了公安队伍健康防护水平。
提升“阳光指数”。开发集“网上服务、手机服务、实体服务”三位一体的心理服务体系。在网上,建立“心灵氧吧”网站,提供在线心理服务,通过“政工云”系统分析形成民警队伍心理情况动态报告;破壁对接业务部门数据,全市发生重大案事件后,心理服务小队立即行动,主动介入、靠前服务。在网下,依托烟台市公安局心理服务中心、18个县市区局心理服务站、 116个基层科所队心理缓压室,为民警提供全天候心理服务。 在手机上,研发“ 微心理”APP ,实现心理健康风险个体的预警、干预、追踪功能,将心理服务工作延伸到民警掌心,真正实现了心理服务的随身、 贴心、 专业。【刘丹】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李文华YMG记者李俊玲)为做好2019年度莱山区基层卫生工作,打好全年工作的基础战,近期,区卫生健康局联合区疾...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