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在莱山区重点项目建设现场,到处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中核恒辉装备产业园、爱尔泰生产研发基地、君悦大酒店、华润万象汇等一大批项目正在加紧建设,跑出了大干快上的“加速度”。
与这些壮观场景相对应的,是一连串“飘红”的产业发展“成绩单”,足以让莱山人倍感自豪:今年1至7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2%,居烟台市首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67亿元,同比增长14.3%,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7.8%,稳居烟台市前列;在省市重大招商活动上集中签约7个项目,总投资240.35亿元,外资额8000万美元;引进10亿元项目13个、3类500强项目7个……
一组组生动鲜活的数据,一个个重点优质的项目,一幕幕奋勇争先的镜头,清晰地记录着莱山区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中的生动实践。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多的复杂形势,今年以来,莱山区聚焦关键、大干攻坚,深化“率先走在烟台市前列”目标定位,持续推进主导产业发展,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和引进,培育城市经济新业态,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打造烟台市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奋力实现“典范之区”高质量发展新跨越。随着一个个项目落地开工投产,莱山大地上处处涌动着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热潮,书写着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主导产业
质量效益双提升
产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培育高素质产业。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莱山区迎难而上兴产业,应对危机促发展,实现了主要经济指标平稳较快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重点工业企业稳步发展,呈现出“质效双提升”的良好势头。数据显示,今年1-7月,莱山区30家重点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4.5亿元,增速10.5%,占全区规上工业收入的95.9%;利润总额达13.9亿元,增速7.8%,占全区规上工业利润的118.8%。其中,杰瑞石油、中宠食品、宝源净化等10家企业营收、利润实现两位数增长。同时,龙头行业拉动效应明显,专业设备制造业营收和利润分别占全区规上工业企业的35%和67.5%,增速均超过30%,分别拉动增长14.9和17.2个百分点。
经受了疫情带来的冲击和挑战,莱山区产业发展不退反进,让人惊叹,这与莱山区始终坚持引导企业走创新发展之路,以新动能汇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的做法是分不开的。今年以来,莱山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1—6月份,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3.9%,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75.6%;累计为区内企业争取省、市科技扶持资金2300多万元,东方智能技术、捷瑞数字项目获国家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计划项目立项,获拨经费共100万元;新增15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80家,年内推荐50家企业申报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目前已完成推荐37家,189家企业进入2020年度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此外,莱山重点骨干企业也积极转型升级。杰瑞集团从油气开发领域积极转型环保领域,杰瑞环保产业形成工业危废固废处理、生态环境修复、污水处理、环保装备制造销售四大核心业务,今年1-7月份营业收入已过亿元;恒辉节能在立足民品发展的同时,积极为国家核电事业贡献力量,生产的不锈钢高效换热管产品经专家评估,是目前国内唯一达到核电用管要求的产品。
重点项目
建设引进两手抓
对于爱尔泰电动机械(烟台)有限公司总经理克里斯汀·韦伯尔来说,2020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再过几天,我们的新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就将投入使用。在莱山区的大力支持下,项目的落地、开工、建设、投产,每一步走得都很顺利。”克里斯汀·韦伯尔说。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对于一个地区来说,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和“压舱石”,经济要靠项目拉动,发展要靠项目支撑。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形势,莱山区把项目建设作为稳投资、促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强化要素保障,完善体制机制,努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令人惊喜的是,尽管面临不利因素,但莱山区项目建设的前线依然捷报频传:截至目前,79个重点建设项目已开复工63个;12个市级重点项目已开复工11个。其中,烟台民建科技创新中心、正大双创服务中心、红星美凯龙高端家居体验中心、华润万象汇·高端金融“互联网+”公共服务中心、意大利爱尔泰烟台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顿汉布什智能化压缩机工厂等6个项目均提前完成“三重”季度推进计划。
巢暖百凤栖,花香引蝶来。项目建设是一个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而招商引资就是项目建设的“源头活水”。以发展论英雄,以项目分高下,加快推进项目引进,莱山区不遗余力。
今年以来,莱山区开展了“双招双引”专项行动,制定方案,对招商项目线索进行全面梳理,列出单子、落实责任。截至目前,在省市重大招商活动上集中签约的项目共7个,总投资240多亿元,外资额8000万美元,完成注册的项目5个,已开工建设的项目2个。1-7月份,全区实际使用外资1.13亿美元,总量位居县市区首位;引进10亿元项目13个、3类500强项目7个,超额完成任务进度要求。
“我们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手抓’,创新方式方法,疫情期间采取不见面招商、网上洽谈、网上签约方式确保招商工作不断档。”莱山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莱山区筛选全区重点在谈项目80个,建立了项目台账和项目动态数据库,项目总投资约1200亿元,其中外资额约21亿美元;筛选出年内有望签约和开工的重点项目37个,进行区级领导分包,项目总投资1017亿元,其中外资4.35亿美元。此外,所有重点在谈项目严格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建立项目管理长效机制,项目负责人将项目对接以来每个阶段的洽谈及推进细节进行整理并形成文字材料,记录在案,确保项目招引推进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对于存在的问题能够逐项梳理、及时解决,提高项目服务质量和招商引资工作效率,确保在谈项目加快落地,落地项目顺利开工。
经济新业态
为产业发展赋能
从5G到工业互联网,从人工智能到区块链……经济新业态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逐渐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8月26日,山东省第三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颁奖典礼在烟台市举行,莱山区企业烟台杰瑞石油装备技术有限公司的“深度清洁车”项目荣获金奖。此前,烟台杰瑞石油装备技术有限公司和烟台持久钟表有限公司在烟台市第二届“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上获得金奖,占金奖总数的40%,列烟台市各县市区第一。
今年以来,莱山区突破发展工业设计、智能制造、新兴电商、视频经济、现代文旅、夜间经济等六大产业,引领全区城市经济新业态发展,拓宽了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结合现有资源优势、产业基础,莱山区明确各区域发展方向,统筹规划建设,形成错位发展、联动发展的格局。“我们集中打造四大城市经济新业态团组,迅速形成一批过百亿元的‘四新’经济产业集群。”莱山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莱山区依托烟台高铁新区,推进绿地·城际空间站项目建设,打造烟台科创商务核心区;依托5万平方米的捷瑞数字产业园,推进“烟台人工智能产业园”建设,引进移动互联产品研发、虚拟现实、机器人、大数据等业态,5年内年均吸引20家企业和项目入园;依托烟台总部经济基地,重点发展工业化数字科技创新创业和管理咨询、建筑设计、中介服务等业态,提升总部基地专业化、规模化水平;依托迎春大街中部CBD,推动楼宇经济由点式向块式转变,形成产业聚集、业态高端的楼宇经济隆起带。与此同时,莱山区各街道园区立足自身实际,突出分区特色,打造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经济。
为引导产业加速集聚,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避免楼宇“同质化”竞争,让每栋楼宇有自己的“名片”,莱山区分区域、分领域打造专业楼宇平台。区级平台依托正大隆泰大厦领建样板楼宇,首批提供2万平方米楼宇资源用于发展新业态,以后每年增加5000平方米以上;黄海路街道、滨海路街道、初家街道、总部经济基地、莱山经济开发区分别跟建楼宇平台,首批分别提供1万平方米以上楼宇资源用于发展新业态,争取五年内商务楼宇面积实现倍增。
支撑城市经济新业态平稳健康发展,高标准打造各类“小而美”的特色园区平台是莱山区又一重要举措。莱山区持续扩大中意产业园聚集效应,设立1亿元政府引导基金,专项扶持项目落地、技术升级,5年落户的欧洲高新技术项目达40个以上;推进中挪产业园建设,发挥中挪产业基金作用,每年孵化新经济类高新技术项目3个,5年孵化毕业新经济类高新技术企业10家、吸引配套和繁衍关联企业30家;统筹做好凤凰工业园、滨海工业园等专业园区改造提升、腾笼换鸟,推进宝能智慧科技城、大龙网跨境电商产业新城等产业园项目落地建设,吸引更多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向莱山聚集发展。
营商环境
造就发展“硬实力”
全面推开政务服务流程再造,构建服务最优、成本最低、群众满意的政务服务流程;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探索告知承诺制改革试点工作……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彰显了莱山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力度和决心。今年,莱山区逆势而上,产业蓬勃发展,项目建设和引进稳步推进。取得这样的成绩,与莱山区良好的营商环境有直接关系。营商“软环境”造就发展“硬实力”,如今,营商环境在莱山区已成为加快发展的动力,推动着莱山区向着打造烟台市高质量发展引领区的目标阔步前行。
“我只跑了一趟,不动产权证书就办好了,这速度太快了!”近日,烟台市昌瑞包装科技有限公司法人王先生顺利拿到了不动产权证书。在莱山区,“交地即办证”,这样的速度让企业对未来的发展前景更有信心了。
今年以来,莱山区主动对标先进,大胆探索创新,积极开展流程再造创新实践,优化服务保障,提升亲商“软环境”,创新性开展“交地即办证”流程再造主题事项,为有需求、提出申请的企业和群众在交地时即开展不动产登记、颁发不动产权证书,降低企业开办成本,方便群众办事。“交地即办证”,极大地缩短了业务办理流程,大大节省了企业时间成本,企业一次跑腿即可办结所有业务。这是莱山区致力于打造最短、最简、最优不动产登记新模式、全力以赴为企业做好服务、不断提升亲商爱商“软环境”的生动体现和有效探索。
在政务服务流程再造方面,莱山区采取一系列措施全面推开。制定《莱山区聚焦四大领域加快流程再造实施方案》,研究出台《减证便民工作实施意见》等7个配套实施意见,专项推进各领域流程再造工作。聚焦四大领域、线上线下联动,以“一次办好”为导向,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推进各领域流程再造,构建服务最优、成本最低、群众满意的政务服务流程。截至目前,已复制推广“事业单位法人注销”“我要办理医师执业注册”“护士执业注册”等一批“一链办理”事项,累计“一链办理”事项90余件。
莱山区积极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已完成全区32个有政务服务事项的部门的4651项政务服务事项的标准化清单建立工作,实现“三级十一同”。打造线上线下集成融合的智慧办税服务厅,助力税务办理工作实现自助化、便捷化、智慧化和个性化,让纳税人办税少负担、少时间、少成本,真正实现群众“只进一扇门、只跑一次”的目标。
YMG全媒体记者 徐睿
通讯员 康圣洋 于丰源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烟台高新区以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为抓手 集聚资源,打造烟台版“创新特区”
□本报记者董卿杨秀萍本报通讯员王磊郭健上件、安装硬盘、主板安装、内存安装、功能测试、老化测试……9月11日,...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