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宜宾城区正气巷的角落里,有一家小小补鞋店,主人吴皮匠和他的大学生儿子被街坊邻居称作“父子皮鞋匠”。
7月12日上午,吴皮匠店门口,顾客不断。其中,陈仕英是从南溪大观镇专程赶来的,“嫂嫂来这儿补鞋觉得可以,就向我推介了这家,毕竟要换好鞋底不容易。”
吴皮匠接过鞋,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生意成交。吴皮匠将鞋递给身旁的一小伙子,让他帮忙拆线。原来,他就是吴皮匠25岁的儿子吴小强,大学毕业后跟随父亲补鞋三四年了。吴小强就读施工管理专业毕业后,曾经到工地当过施工管理员,后来又回到父亲身边跟着补鞋。“工地管理太乏味,就回来跟着父亲补鞋,没想到补起头就没有结尾了。”吴小强坦言。而吴皮匠认为,儿子补鞋进步很快,几乎能独当一面了,有的地方比自己还灵通。
吴皮匠补鞋整整三十个年头了。据他讲,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补的多是布鞋、胶鞋,后来皮鞋、靴子逐渐增多,现在补鞋的人又少了。“大家生活变好了,有些人鞋没穿坏就急着换新的,而鞋的品质也变得越来越好。”吴皮匠说,来补鞋店的客人,希望对鞋进行保养和翻新的不在少数。
现在,吴小强和父亲一样, 对那些脱帮粘底、缝线、钉鞋钉、鞋跟增高类的活儿来说,也是“小儿科”。 皮鞋保养翻新,父子俩协同配合,一双旧鞋就会焕发出新的光彩来。
在不少人看来,补鞋匠职业平凡,也充满艰辛。而吴皮匠认为,补鞋是一门传统手工艺,父子俩会继续坚守下去。而今,父子俩依靠勤劳的双手,花几十万元在南岸购买了一间自己的店铺。看到儿子传承这门手工艺在一天天的进步时,吴皮匠欣慰地笑了。
晚报记者 江华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晚报讯7月23日,来自台北成功高中的四名优秀教师走上宜宾市三中的讲台,为四个班的高三学子带来国文、地球科学、公民、生命教育四个学科的特色课程,让宜宾学子切身感受到不一样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宜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宾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