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进一步加大玉林市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宣传力度,树立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结合玉林市公安机关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净化社会治安环境大整治,本报今日起推出《警察故事》系列报道,报道一批忠诚奉献、公正执法、亲民为民、干事创业、开拓创新、勇于担当的警察事迹,敬请读者垂注。
1984年出生的黄玉强,已经是一名有10年警龄的“老”民警,从派出所民警到博白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民警,尽管警种发生变化,但这身警服没有改变。在新的治安形势下,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应用到破案工作中,黄玉强在平凡的公安岗位上,演绎着“新”警察故事。
细心,一滴血迹破系列案
初次见到黄玉强,外表看上去像刚毕业的大学生,但他的同事向记者介绍,黄玉强不仅警龄长,而且在刑警队办了不少的大案要案。
去年博白县城发生系列盗窃案,几起案件作案手法相似,盗贼剪开防盗网入室盗窃。民警在县城某小区的案发现场取证时,现场没有发现有价值的线索,细心的黄玉强在窗户上发现了血迹,于是在现场提取了血迹。
就在黄玉强等民警取证后的第二天,县城另外一处民房也发生一起盗窃案,作案手法非常相似。在案发现场,黄玉强等人发现现场留下了一个创可贴,于是马上询问屋主家里最近是否有人受过伤,得到否定的答案后,黄玉强现场提取血迹,随后送往玉林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两起案件作案人为同一人。
关键的指纹和血迹提取为破案提供了关键证据,很快犯罪嫌疑人刘某被抓获。经审讯,刘某供述博白有4起盗窃案系他所为,并且他还在玉林作案多起。
“现场证据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直接证据,在办案过程中全靠细致和责任心去发现。”黄玉强说,破案就像起一座大楼,而提取不同的现场物证,就是破案“大楼”的基础。把基础打牢了才能最终成功。
耐心,查看200小时视频锁定嫌疑人
对于办案民警来说,破案不仅需要专业的技术方法,更需要民警在办案过程中持之以恒,不放过任何一条有价值的线索。
2013年8月8日凌晨,博白县城一所中学附近发生了一起三轮车司机被杀害的命案,接到警情后,黄玉强在局领导和刑侦大队领导的带领下,迅速赶往现场进行现场勘查。一滩血迹、一个刀盒,这是现场留下的东西,连目击者都没有。
黄玉强首先从调取查看附近的监控视频入手,经调取得到的各个路口社会监控、公安监控视频资源,总时长有200多个小时,因为不确定犯罪嫌疑人会在哪一秒出现,黄玉强等人只能把全部视频看完,而且还得反复观看甄别。最后在一个停车场的监控中,黄玉强发现了嫌疑人的身影。经过大量的排查,犯罪嫌疑人黄某终于被抓获归案。
仅在2013年,黄玉强参与侦破的重大案件,包括2013年11月4日被盗窃总价值260多万人民币的金钱龟案,以及2013年1月2日博白县城某商城被盗窃案等案件。
热心,和群众打成一片
盗窃案、命案等案件在群众中影响极坏,尽早破案才能维护稳定的治安秩序,作为技术刑警,黄玉强对此深有感触。
黄玉强家在博白县城,但一个星期难得回一趟家,“我不喜欢将工作上的事告诉妈妈,怕她担心。”黄玉强说,不敢让家人知道自己的工作有多大的危险性,但既然自己选择了这份事业,就得负起这个责任。
在2012年调到局机关和刑警大队前,黄玉强从2009年起一直在博白双凤镇派出所工作,当时所里包括他只有两名民警,大事小事都得一把抓。当地一些村庄较偏僻,黄玉强下村办案或走访,经常要经过“99道弯”,“有时候坐车坐到想吐,一些偏远的村坐车要两个小时才能到。”
凭着啃硬骨头的毅力和对群众的热心,黄玉强和当地群众打成一片,每年除夕在派出所值班时,镇上的群众纷纷拉他到家里吃年夜饭。“办事的时候多一点热心,群众办完事多送他们两步,慢慢地就能拉近和群众
的距离。”黄玉强总结道。
新闻推荐
本报博白讯自“美丽博白·清洁乡村”活动开展以来,博白县以全城联动为依托、综合整治为手段、长效管理为根本,深入开展市容管理和环境卫生整治,强化城管执法检查。严格按照...
博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博白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