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就是你的家,只要我还能动,你们的家就不会倒。”这是玉州区大塘镇苏烟村73岁的甘福广对6年来一直寄居自己家中的另一个“家庭”的肺腑之言。
甘福广是一名党龄50年的老党员,退休在家多年。老人平时主要帮村里维护一下自来水管道,然而在这个普通而平凡的老人身上,却发生着一个不平凡的感人故事。筑起一个“家”
6年前,甘福广的堂弟甘福盛因病去世,留下两个尚未成年的孩子和一个有智障的妻子,姐姐叫海敏,弟弟叫海富。尽管当地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将这个困难家庭列为低保户,给予特殊照顾,然而甘福盛的妻子身患残疾,没有能力照顾这两小孩,眼看着这个家就要倒了。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许多人都“望而却步”。不善言辞的甘福广不顾别人的劝说,把这一家子接回了自己家,毫不犹豫地当起了义务“保姆”。
甘福广的家并不宽敞,但他将房间分配给了海敏、海富还有他们的母亲,自己则住到了靠近厨房的小房间。
“只是想给他们一个可以栖身的地方。”谈起为什么把这一家子“接”回自己家时,甘福广的回答只有一句话。有爱的“家”
“阿伯,我来帮你泵水。”今年已经11岁的海燕特别懂事,每天放学回到家,她总是抢着帮忙干这干那。自从住到这里以后,由于孩子的母亲整天疯疯癫癫,有时甚至连话都不会说,照料、教育孩子的重任,全部落到甘福广身上。他手把手地教孩子们炒菜、煮饭、洗衣……
“刚过来的时候,他们都过了入学的年龄,但都没有去上学,于是我拿出自己养猪攒下的积蓄,送他们去学校。”甘福广对记者说,现在姐弟俩都读五年级了,同一个班,和同学相处得都不错。看着这两个孩子健康成长,甘福广颇感欣慰。不倒的“家”
随着甘福广的年纪越来越大,他的儿子也数次叫他到城里享清福,但他总是笑着答应,却一次次把时间延迟。其实,儿子们都明白他的心思——老人家是放心不下家里那两个孩子。
“我会老,但海敏和海富的‘家\’不会倒。”采访结束之时,甘福广向记者说,他的儿子会接过他的班,继续为海敏和海富撑起一个“家”。
甘福广的妻子已过世,他膝下有4个儿子,都已参加工作。在甘福广的影响下,儿子们不仅理解了父亲的做法,对海敏和海富姐弟俩也疼爱有加,经常抽出时间回家里看望老人和孩子。其中,他有个儿子在玉林天心菜市做蔬菜生意,由于苏烟村离市区不算远,儿子经常回家。回来时,他时常用摩托车带着姐弟俩上街买东西;在家的儿媳妇梁增球对两个孩子也非常好,不时给他们添置一些新衣裳,相处得就像一家人。
新闻推荐
...
玉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玉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