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6岁时从贫穷的小山村走出来,白手起家,历经20多年打拼,创造了近2000万元的资产。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凭着对党的热爱、对事业的追求、对社会责任的追求、对贫困群众幸福快乐的追求,又将自己的事业搬回了村里,造福一方百姓。
创业之路:第一桶金最辛苦
“我喜欢挑战,我的个性适合做实事,我不是要去赚多少钱,或者有多大名气,这个工作本身就是我应该做的。”陈绍平说。他是玉林市龙泉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
1964年出生于福绵管理区沙田镇六龙村的陈绍平,16岁就到玉林市城区打工,早年在外打拼,做过建筑泥水活,为了多挣点工钱,一心向上的他经常光着膀子在工地没日没夜地干活,他的工友都说他是“铁人”。
“我们当时打工真叫辛苦,起得比鸡还早,睡得比狗还晚,吃得比猫还少。”陈绍平回忆20世纪80年代打工经历时说。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给玉林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玉林市的建筑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陈绍平看准了玉林的建筑行业的蓬勃生机,拿辛苦赚来的“工钱”去投资,购买挖掘机,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转变。陈绍平一步一个脚印,借此赚了人生第一桶金,成为了改革开放中先富起来的人。
崛起之路:“养鳖”创业带民富
长期在外工作,了解的信息多,使陈绍平找到了更多的致富门道。通过了解,他发现养鳖很赚钱,而六龙村的位置和气候也很适合养鳖。经过长期市场调查,他聘请专家实地考察论证,开始了人生中第二次转变,在自己的家乡六龙村发展黄沙鳖养殖。2006年以来,他先后投入450多万元,建立了一个标准的黄沙鳖养殖示范场,对黄沙鳖进行规模养殖,并一举获得成功,积累了丰富的龟鳖种苗繁育、成鳖养殖、市场营销的经验。
陈绍平在自曝致富秘笈时说:“经营上,要‘先人一步\’,突出一个‘早\’字。在别人还在观望的时候,我敢于走出农村,别人走出农村的时候,我学会了投资创业。”
第二次创业成功后,陈绍平想到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光是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共同富裕才是自己的最大心愿。于是他积极向乡亲们宣传养殖黄沙鳖是致富的好门路。经过他的宣传发动,不少乡亲心动了,很想养殖黄沙鳖,但苦于家庭困难没有资金投入,于是陈绍平先后把5万只鳖苗赊给80个贫困户养殖,并向他们提供全程的技术服务。这80户农户最终都获得了成功,户均收入达8万多元。一时间养殖黄沙鳖发家致富成了全村最大的新闻,乡亲们纷纷要求加入养殖行列。
品牌之路:产业才是硬道理
为了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让更多的乡亲走上致富路,陈绍平决定创建玉林市龙泉养殖有限公司,并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公司从鳖苗提供到成鳖上市,进行了全程跟踪技术服务,到成鳖出售时公司按每公斤100元至120元保价收购,确保农户增收。
目前,玉林市龙泉养殖有限公司已发展养殖户160多户,直接安排劳动力就业650多人,养殖面积达1000多亩。该公司年出售商品鳖在10万公斤
以上,年产值达2500万元,人均养鳖纯收入达9500元。在陈绍平的带领下,从事黄沙鳖养殖的农户,家家户户基本上建设龙村被福绵管理区定为重点发展黄沙鳖产业的产业村,该管区各部门项目向产业村倾斜,把六龙村建设成为“五美五好”村,可以预见的是,发展,进一步提高当地村民的生活水平。
陈绍平常说:“想尽一份党员的责任;但愿村里的父老乡亲都能过上好日子;为子女积攒财富,探索。”了小楼房,走上了富裕之路。
陈绍平的眼光是超前的。2012年,他进行了第三次转身,决心把产业做大,为公司的黄沙鳖产品注册“旺沙牌”商标,打造绿色有机品牌;投资300多万元开发村里的飞露岩风景区,结合黄沙鳖产业,整合农村特色自然风光资源,打造玉林市特色农家乐品牌。今年以来,在陈绍平的大力推动下,六龙村被福绵管理区定为重点发展黄沙鳖产业的产业村,该管区各部门项目向产业村倾斜,把六龙村建设成为“五美五好”的示范村,可以预见的是,该项目将带动村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当地村民的生活水平。
陈绍平常说:“我个人不求什么名利,只想尽一份党员的责任;公司不图盈利多少,但愿村里的父老乡亲都能过上好日子;我不为子女积攒财富,我要为六龙村的发展继续探索。”
新闻推荐
...
玉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玉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