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旭(右)与老伙计谈天聊工作曹旭,原玉柴老龄办英华区党支部书记,现任玉林革命烈士研究会副会长,做了21年的老年工作,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天生就是做老年人工作的。”
卧铺让给别人,自己熬了15小时硬座
曹旭40多岁时从厂办调到老龄办,为老年人服务了18年。老年人工作的繁琐众所周知,但曹旭从未有过怨言,他总是尽心尽责,乐于帮助老年人。
一次,家住六楼的老干部张学芳病重,救护车到了,病人躺在担架上疼痛难忍,旁边还背着个氧气瓶,在六楼和五楼之间的楼道拐弯处下不来。曹叔说:“救人要紧,我来背!”他把病人背到一楼,还亲自送上救护车跟到医院。几年来,曹叔还背过患病工人凌科寿、退休干部黄国铿,见者无不动容。
曹旭处处为人着想,唯独忘了他自己。他患腰椎间盘突出多年,病发时痛得路都走不稳,但他上午打了吊针,下午就出现在岗位上或小区住户家里,兼职玉柴社区居民小组长的他心里装着住户。
一次,公司老龄办委托他领队,带15位离休干部到外地休养考察,历时22天。这是一份苦差事,但整个行程,曹叔把人员管理得和谐融洽,把路线安排得井然有序。大家吃饭了,他还在跑上跑下联系杂务;大家各自进房歇息了,他还在总台联系第二天的日程。西安到成都的卧铺票缺了一张,曹叔二话不说上了硬座车厢,熬了15个小时。
每天收集报纸,逐户给老同志送去
英华区离退休人员有600多人,人多事情自然也多。可曹旭并不觉得累,认为这是大家看得起他,给自己这么一个为群众服务的光荣任务。因此,他总是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
用自行车帮群众拉煤气扛上楼并换好,主动帮住户扛大米等重物,帮助迷路小孩找到家人,逐户上门登记了解社情民意,自掏腰包看望生病住院的老同志……十几年来,乐于助人的曹旭做过的好事数不胜数,面对记者,他淡淡地说:“都是小事,不值得宣扬。”
一次过党员组织生活,一名非党员退休老同志也来参加,聊天时得知原来年近八旬的他想入党,但有顾虑:自己年纪一大把,若申请入党,会不会被人笑话?曹旭让他打消顾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后来这位八旬老同志光荣入党,“谢谢老曹,现在我有组织了,有归属感了。”七旬老同志陈业来知悉后,也找到曹旭要求入党。
2005年开始,曹旭每个月都为老同志送4次玉柴厂报《玉柴建设者》,当时不够人手一份,曹旭不辞烦累,经常到车间去收集工人看过的厂报,然后逐户给老同志送去。玉柴宣传部领导知道后,每期专门给曹旭留了一叠报纸,从此曹旭更是乐呵呵地每天在小区奔走,给大伙送报。
关心弱势群体 自掏腰包慰问贫困户
2013年,67岁的曹旭从玉柴老龄办卸任,但他没有闲着,他与一群老同志筹备成立革命烈士研究会。2014年5月,玉林市革命烈士研究会终于成立,同时刊发了《缅怀》杂志。这是全国第四个成立的革命烈士研究会,曹旭和他的老伙伴欢欣鼓舞,而他为老年人工作的第二个征程也拉开序幕。
曹旭家住玉柴,研究会办公室位于人民东路老干局内,距离很远,但曹旭无论春夏秋冬、刮风下雨,总是坚持上班,还把在玉柴老龄办工作时坚持了十几年的“优良传统”记考勤带到了研究会。满满四大本备课簿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曹旭每天的自我考勤:7月16日,与研究会同志到香山、莱秀苑调研;7月21日,接待烈士家属……
由于联络、通知等事务多,曹旭每月要花100多元话费,他毫无怨言,还自掏腰包购买水果、营养品等慰问贫困户、烈士家属、家庭困难的病人等,仅2014年便慰问了近200人次。
2015年农历正月,曹旭不慎摔断了腿,住院一个多月后又回家休养了一段时间。眼看“七一”临近,他心里焦急,党的生日到了,自己怎么还能躺在床上呢?他不顾家人劝阻,坚持去上班。由于腿伤未愈,迈不上公交车的台阶,他连着10多天自己掏钱打的去上班,拖着伤腿组织节庆的事务。
新闻推荐
机器人比赛现场(记者 李楷诚 摄)...
玉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玉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