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新闻 滕州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枣庄市 > 枣庄新闻 > 正文

坚持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幸福滕州 ——滕州市县域经济十年发展报告

来源:滕州日报 2012-11-08 00:25   https://www.yybnet.net/

2003-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长速度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滕州极不寻常、跨越发展的十年。这十年,是综合实力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十年,是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立、社会民生改善最大的十年,是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乡面貌大幅改观的十年,是节能减排强力推进、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的十年,是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幸福指数提高最快的十年,是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科学作为、创新克难、跨越争先的十年。十年来,滕州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一二三四五六”的工作思路,大力弘扬“兼爱包容、诚实守信、开放创新、敢为人先”的新时期滕州精神,凝心聚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取得明显成效,谱写了幸福滕州建设的新篇章。2012年7月,滕州市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2009-2011年全省县域科学发展突出贡献单位”称号,并在全省推动县域科学发展整体提升综合实力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一、十六大以来滕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03-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9%,其中有六年实现了15%以上的增长速度。经济总量连续攀升,总量位次不断前移。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0亿元,达到728.13亿元,比2002年增长3.1倍,总量居全省县级第二位。

在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的同时,人均生产总值也快速增加。2011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5329元,比2002年增长3.1倍,年均增长16.9%。

经济快速增长带来了财税收入的稳定增长。2011年,国地税收入达到59.49亿元,比2002年增长5.9倍,年均增长23.9%;地方财政收入突破40亿元,达到40.2亿元,居全省县级第四位,比2002年增长9.5倍,年均增长29.9%;可用财力达到58.6亿元,居全省县级首位。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为加大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投入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2011年,财政支出58.62亿元,比2002年增长10.3倍,年均增长30.9%。

(二)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十六大以来,滕州坚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坚定不移抓转型、促调整,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协调发展,形成了农业基础稳固、工业生产能力提升、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新格局。2003-2011年,第一产业年均增长4.9%,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9.9%,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6.2%,均保持较快发展态势。2011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上升到38.5%,比2002年提高1.2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日益凸显。

(三)工业经济规模效益显著提升。十六大以来,滕州坚持“工业强市、产业立市”战略,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培植壮大优势产业集群,按照“壮大优势产业、培育龙头企业”的思路,全面加强园区载体建设,重点培植具有滕州比较优势的煤化工、机械制造、新型建材、食品医药、能源、轻纺六大产业集群,着力打造煤化工、机械制造两大千亿元产业集群,大力培育“百亿盛隆”、“百亿鲁化”、“百亿辰龙”、“百亿新能”、“百亿联想”五个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航母级企业,工业经济的规模实力和质量效益不断提高。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432家,总产值达到1163.33亿元,是2002年的15.2倍,年均增长35.3%,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实现1146.49亿元、118.49亿元、64.67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15.9倍、14.8倍、16.5倍。滕州被命名为全国唯一的“中国中小机床之都”,煤化工基地发展成为苏鲁豫皖煤化工基地的核心区,是全国七大化工基地之一和山东省煤化工基地焦点区,现代玻璃产业基地成为全省五大玻璃生产基地之一。

滕州经济开发区规划总面积60平方公里,截至2011年入区项目达到316家,总投资439.75亿元。已建成投产企业26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39家,成功进入省级开发区20强,被评为“全省对外开放先进园区”、“省科学发展园区”、“山东最佳投资园区”。科技创新快速推进。加强产学研合作,全市院士工作站达到4家,博士后工作站4家,设立泰山学者特聘岗位2处,枣庄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101家。2011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2.3%,滕州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市。

(四)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十六大以来,滕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积极实施强镇兴村富民“1112”工程,粮食连年丰产丰收,小麦最高亩产789.9公斤,保持全国单产冠军。2011年,粮食总产量达到86.94万吨,比2002年增长67%,连续4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95万亩,其中马铃薯65万亩,被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83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620家,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达到137个。深化农村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累计流转农村土地面积达到15.7万亩,土地流转“滕州模式”在全国推广。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全面完成,被评为全国林改典型县(市)。

(五)服务业快速发展。十六大以来,滕州坚持把服务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主战场,充分依托滕州良好的人口区位交通优势,搞好规划布局,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服务业大发展、快发展。2011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79.99亿元,是2002年的5.3倍。滕州被列入全省50个服务业重点城区、10个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市(县、区)。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打造“墨子鲁班故里、湿地红荷之都”的旅游品牌。全市A级景区总量达到14家,居全省县级首位,其中AAAA级景区2家。滕州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文化旅游百强县市”、“山东县域旅游十强县市”。突出发展商贸物流业。围绕建设“大市场、大物流、大商贸”,加强与国内外知名服务业品牌合作,提升商贸物流业专业化水平,全市各类专业市场发展到40处,杏花村干杂海货市场成为全国最大的干杂海货批发基地,年营业收入180亿元,滕州商贸物流园区列入全省100个服务业重点园区。2011年,滕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16.35亿元,是2002年的4.4倍,年均增长18.0%。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保险、电子商务、信息咨询、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初步建成了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为重要组成,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和融资性担保公司为补充的金融服务体系,滕州被省政府确定为“县域金融创新发展试点县(市)”,荣获“山东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模范奖”。2011年,滕州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28.76亿元,是2002年的4.7倍;贷款余额373.14亿元,是2002年的7.6倍。大力发展节会经济,连续举办九届中国(滕州)微山湖湿地红荷节,“红荷节”被评为山东省优秀节庆活动和“品牌山东”最佳县域旅游节庆品牌,滕州被评为中国优秀节庆城市。

新闻推荐

于守洋滕州这次到台儿庄古城不再是来去匆匆因为要做一

...

枣庄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枣庄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科学用电保障安全2012-11-12 00:25
猜你喜欢:
评论:(坚持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幸福滕州 ——滕州市县域经济十年发展报告)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