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蹇勇德 齐兴福
色彩之美,灿若云霞;造型之奇,鬼斧神工;峰回路转,移步换景……
一对来自江西的老夫妇看到丹霞激动得热泪盈眶:“想不到在有生之年,能看到祖国如此壮美的大好河山!”
这一幕动人场景,深深铭刻在李颖的脑海中。
25岁的李颖是张掖七彩丹霞景区的导游,每次想起那对老夫妇,她都心绪难平:“作为张掖人,我发自内心感到自豪。”
不仅是李颖,张掖人都应感到自豪:“中国全域旅游魅力指数排行榜”上,张掖的名次逐年攀升,现已跃居全国第15位,并荣获“丝绸之路十佳特色旅游城市”称号、入选亚洲最佳旅行目的地。
2010年至2017年,张掖市年游客接待量由187万人次猛增到2599万人次,同期旅游综合收入也在9.16亿元的基础上增长17倍。旅游业成为当地稳增长、扩内需、促改革、惠民生的关键驱动力。
张掖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奥秘何在?
“塞上江南”名不虚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源。在这方面,张掖有着独特的优势。
张掖丹霞是我国发育最大最好、造型最丰富的丹霞地貌之—,也是我国彩色丹霞和窗棂状宫殿式丹霞的典型代表,色彩缤纷、造型奇特,冠绝全国。近年来,随着数部取景于此的影视作品播出,张掖丹霞声名远扬,不仅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观之一”,还被美国赫芬顿邮报评为全球最刻骨铭心的22处风景之一,2017年9月,又被第74届威尼斯电影节授予“中国最美外景地”……
张掖旅游以丹霞扬名,丹霞却不是张掖旅游资源的全部——
“我们拥有雪山、河流、湿地、湖泊、草原、沙漠、戈壁等自然资源,同时,还有西夏大佛寺、马蹄寺石窟、骆驼城遗址、黑水国遗址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肃南裕固族独特的民俗风情……”提及当地的旅游资源禀赋,多年在旅游部门工作的张掖丹霞大景区管委会主任袁得平如数家珍。
“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张掖认江南。”——祁连山脚下的这片膏腴之地,不仅富集了地球上除大海之外所有的自然景观,同时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全市现有旅游景区(点)629处,其中4A级旅游景区16家。
资源只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产业的发展还需要明晰的思路。张掖市下大力气编制完善了旅游发展规划体系,围绕建设丝绸之路黄金旅游线重要旅游目的地、中国西部区域性游客集散中心和国际特色休闲度假名城“三大目标”,实施了旅游大景区建设、旅游全产业链打造、旅游管理服务水平提升、旅游全民宣传“四大行动”,精心打造中国地貌景观大观园、暑天休闲度假城、丝绸之路古城邦、户外运动体验区、西路军魂传承地“五张名片”。全市旅游业进入高位运行、持续发展阶段。
投资强劲“硬件”硬
旅游业发展需要资金的大投入,钱从哪里来?张掖的办法是,政府引导、统筹联动,为旅游业集聚强劲动力。
近年来,张掖市筹措资金8亿元,注册成立了14家旅游文化投资开发公司,把丹霞大景区建设作为加快旅游业发展的突破口,将优质资源向大景区配置、将招商引资向大景区聚焦、将项目资金向大景区整合、将扶持政策向大景区倾斜,实施了188个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30多亿元,为全市旅游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七彩丹霞景区是甘肃省重点建设的19个大景区之一。景区大门一侧原本是一片不毛之地,为完善旅游要素,张掖市斥资10亿余元建设七彩镇。如今,一座集住宿、餐饮、购物、娱乐、休闲、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风情小镇拔地而起,建成商铺、客栈143家。(转2版)
新闻推荐
(接1版)打开七一冰川接待站页面,只见上面详细记录着这一整改点的位置、现状、变化描述等内容。通过“变化描述”可以看到,整改前,这个接待站有多处建筑和附属设施。而随后打开的实时监控画面显示,接待...
张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张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