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新闻 桓台新闻 高青新闻 沂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淄博市 > 高青新闻 > 正文

“孝女”邵秀梅独撑一个家 □本报记者 刘淼 通讯员 李锋 刘珊珊

来源:淄博日报 2016-03-22 02:12   https://www.yybnet.net/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是高青县花沟镇的一位普通农妇却用自己二十一年如一日悉心照料偏瘫母亲的朴实行动打破了这句俗语。近日,笔者前往花沟镇邵家村,在这里见到了村里公认的“孝女”——邵秀梅。初见邵秀梅,只见她双眼炯炯有神,一袭整齐短发,行动麻利,透着股子利落劲儿,不显老气。但是,那黑色发丝间不时掺杂着的一根根银发又分明向人诉说着无情岁月在她身上留下的痕迹。

邵秀梅51岁了,母亲85岁。1995年的一个夏天,邵秀梅像往常一样打发自己9岁的大儿子去村南头陪伴寡居的老母亲过夜。没想到第二天一大早,儿子便慌慌张张跑回家来,说老人怎么叫也叫不起床,只瞪着眼却开不了口说话。邵秀梅赶紧将老人送去就医。经过医治的老人虽然病情好转,但是还是落下了偏瘫的毛病。

母亲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谁来照顾她?“我家一共姊妹四个,我是老三,姐妹们个个都有难处。”邵秀梅说,“大姐年纪大,大姐夫去世后,她自己一直寡居;二姐耳朵聋,二姐夫得脑血栓,儿子还残疾;四妹夫在工地干活时摔伤,瘫痪在床。”想来想去,邵秀梅主动承担起照顾偏瘫老母亲的重担,这一照顾就是21年。

邵秀梅说姊妹们家庭特殊有困难,其实她自己家何尝没有特殊情况呢?邵秀梅的丈夫邵明星身体状况也非常不好。邵秀梅说:“胃病啥的都算是小病了,几年前,他开始出现精神异常,半夜经常突然起床绕着床跑,外面放个鞭炮啥的就害怕得不行,最后被鉴定出来精神残疾二级。”

老母亲需要看护,两个儿子需要抚养,丈夫也需要照顾,一大家子人的重担全都压在邵秀梅一个人身上。因为老母亲需要24小时陪护,所以邵秀梅不敢外出打工,丈夫的精神状况时好时坏干不了重活。主要生活来源就是邵秀梅耕种十来亩地以及做手工草编。“经济作物挣钱多,但需要人工和时间。我种的都是小麦和棒子,省心但是挣钱少。没办法,我一人忙不过来啊。”邵秀梅无奈地说,“做草编,一个一块五毛钱,每天干到晚上十点也就做十来个,一天能挣20块钱。”

邵秀梅对母亲的孝心没有豪言壮语,只在一个个平凡的日子里。早上6点邵秀梅准时起床做饭,然后伺候母亲穿衣解手、洗脸喂饭。吃完饭,冷天背到炉子旁的沙发里,暖和时则背到院子里晒太阳。邵秀梅100斤的身躯一天要背老母亲进进出出不下十次。

在邵秀梅的带动下,一家人虽然过得拮据,但孝心满满。丈夫虽然能力有限,但是对老岳母一直恭敬伺候。有时邵秀梅一阵心里委屈,丈夫还会劝她说,“无论如何,咱都得照顾好老人呐。”虽然老母亲已经耳聋,但每次大孙子到家都会贴心地凑上去叫老姥姥,逗得老人咯咯直笑。

新闻推荐

高青:“小微文化”惠民生

...

高青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高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孝女”邵秀梅独撑一个家 □本报记者 刘淼 通讯员 李锋 刘珊珊)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