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高青县花沟镇闫家村党支部办公室,笔者见到了村里的三位“老干部”。他们一早就来到村委,忙活着打扫大雪融化过后泥泞的村委大院和院前小路。“今天要收水费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费,这不老哥几个先过来打扫一下,不然一会儿乡亲们过来交费都得甩一裤腿子泥巴。”村党支部书记王立叶说道。
闫家村党支部成员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被笑称是“六零”支部。2014年村“两委”换届时,60岁的王立叶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63岁的闫长营和66岁的闫风平也成为支部委员。“我们仨组成的支部大概是花沟镇平均年龄最大的支部之一啦。”王立叶说道。
在工作中,闫家村党支部始终把“群众”二字铭记在心间,落实在行动中。“我们是共产党员,就得率先垂范!”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闫家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将村里的13名党员组成共产党员志愿服务队,每当有重大村级活动,他们总是雷打不动冲在前头。环卫一体化集中整治、小农水维修、村内路改造、村内绿化……党员的身影总是出现在最苦最累的地方,他们无怨无悔、无私奉献。
村党支部成员闫长营的孙女身患重度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平日只能卧床,吃饭只能吃流食。儿子儿媳长年在外打工,孙女的生活起居只能由闫长营老两口照顾。但是作为支部委员,他兢兢业业,“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体现在了他的点滴平凡行动中。村里集资修路时,作为党员的他依然主动带头捐款;虽然孙女需要24小时陪护,但每到集体浇地需要24小时值守管理的时候,他依然主动要求值班。在贫困户认定时,虽然他家庭情况不是很好,但因为某些条件不符合政策不能申请。村里有人认为,“他大小是个村干部,怎么着不得想办法要求组织照顾一下嘛”,闫长营却说:“作为村干部,我比普通村民更了解国家的政策,既然明知自己不符合条件,就更得带头作好表率,决不能做任何违反政策规定的事。”
村民们介绍,近几年闫家村的居住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来到闫家村,沿途干净整洁的村道首先映入眼帘,象征着“十(柿)全十(柿)美”的柿子树在风中摇曳生姿,一派幸福祥和之景。
村支书王立叶说,村民对于村内道路年久失修问题曾经多次反映,改善居住环境的呼声也很高,但是村里没有集体收入,没钱就办不了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闫家村党支部积极与村里的县派第一书记协调,筹措了部分资金。剩余的资金由村里党员捐款和村民自筹解决。党员们不管家庭条件如何,纷纷慷慨解囊。工夫不负有心人,村里的道路终于修建完成。路虽然修了起来,但道路两侧仍然是杂物柴堆、破旧屋舍,还有一处垃圾治理点。村书记王立叶一不做二不休,自己垫资近万元买了柿子树苗和白腊树苗进行路旁绿化,在村内路两旁栽种柿子树,村外路两旁则是白腊树。自此,闫家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们都说,“路通了,心顺了;树绿了,心亮了”。(张朋刘珊珊)
新闻推荐
①...
高青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高青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