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一位乘客、传一份温暖,本报发起的“顺意2013·顺风车公益行动”两天来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广大读者积极报名参与。昨日,“顺风车”公益行动迎来人数最多的爱心团体——淄博市车友协会,为响应本次活动,协会5000余名车友会员将集体加入到“顺风车”行动中来,用实际行动共同开启一段低碳、温暖的旅程,传递爱心,重树信任,为大美淄博画出美丽的一笔。
感受:信任缺失让我们不敢伸出双手
“人与人之间信任度的缺失,让大家对于这样的爱心传递似乎有些质疑,但我们都相信,只要愿意沟通和付出真诚,路上伸手拦车的人会越来越多,愿意无偿搭载路人的顺风车也会多起来,这是需要我们共同努力的事情。”对于本报的“顺风车”行动,淄博市车友协会相关负责人表达了自己的支持。
“顺风车”爱心故事汇
■车友协会刘先生:车友协会的很多车友都有过搭载陌生人的经历,我曾经在邹平西董附近免费搭载过一名拦不到车的女士。那天天气特别冷,还下着雪,我开着车看到有位30多岁的女士在雪地里步行,那个时间早已没有公交车路过,打车更是不可能的事。虽然有过犹豫,但我还是把车停在了这位女士身边。
■车友协会路先生:我在参加一次活动时开车下山的途中遇到一位背着孩子的老人。当时我没有任何犹豫,打开车门让老人和孩子上车,车上的其他会员也没有任何异议,一路把她们送下山去坐车。如果我开车在路上看到有急事需要帮忙的陌生人,我一定会打开车门的。
■车友协会赵先生:这件事发生在几年前,当时我开车到博山源泉镇,路遇一位步行的老人,还拿了很多东西。我当时就想送送她,但让我没想到的是,这一送就是30多公里,老人住在一个偏远的村庄,村里的路开车都不好走,到了家门口,老人一定要让我进屋坐坐,虽然是间很寒酸的屋子,但是我感受到助人为乐后的快乐和感动。
建议:打开心门传递温暖重树信任
“或许在10年前甚至更久之前,我们走在路上愿意伸手去拦一辆陌生人的车,可是现在,很多人已经不再伸手。”总之做这件事,就是要倡导这种传递温暖的精神,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依赖,让过往的空车搭载实实在在的爱。
采访中记者感叹,在车友协会这样顺风车搭载的例子数不胜数,几乎每个会员都遇到过,也曾经为了对方的信任心甘情愿这样做过。每次组织大家参加活动,协会也是以低碳出行为目的,建议大家拼车出游,一方面环保,一方面增进会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陌生人之间都是由不熟悉到熟悉,由不了解到了解,最重要的是大家愿意打开心里那扇门。”昨日,工作人员已把顺风车公益行动的消息发布到车友协会的网站上,相信总有一天,这将会成为车流匆匆的马路上一道最美的风景。
(晚报记者赵晓雯沙红翠)
新闻推荐
...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