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岁的患者孙先生就要出院了,出院前一夜他辗转难眠,凌晨4点多,他来到护士站要笔要纸,写下了住院这段时间以来他的体会。一大早,孙先生就跑到医生办公室找到岳端利:“岳主任,谢谢您,我是发自心底的感动,您一个这么有名望的骨伤科主任,能这么对我一个普通的患者像亲人一般的照顾,您对我做的,已经超出了一个医生对病人的责任,我真的太感激您了,您是一位好医生,好主任,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您”。
孙先生家住在博山体育场附近,是一名退休的职工,最近,因为腰椎间盘突出住进了市第一医院骨伤科,骨伤科主任岳端利为其做了椎间盘介入手术,“手术结束后,本应该是家属把我推回病房,可当时就是自己一个人,急的我不行,旁边有很多民工,就想着雇两个民工把我推回病房吧。”孙先生于是就找来两个民工,每人给了30元钱,正在民工要将孙先生推回病房时,刚给他做完手术的岳主任看见了,“你家人没来怎么不说一声,你来了我们医院,我们就有责任照顾你。非常对不起,这是我们的失职,知道你没有家属照料,我们会安排服务人员陪护你的。”说着,岳主任叫来了另一位医生孟涛,“我俩把你推回病房,你安心躺着,别乱动。”
“我当时都懵了,我怎么能让岳主任推我呢,岳主任和孟大夫也是刚刚给我做完手术,他们多累啊,再说,人家大夫做完手术也没义务再推我回病房,咱跟人家非亲非故,怎么好意思啊,而且人家还给我道歉,我的心里很过意不去……”孙先生虽然一直拒绝,可岳主任还是坚持把孙先生推回病房,由于手术室和病房不在一座楼上,中间隔着一个200多米的大斜坡,斜坡很陡,人什么都不拿,单走上去都很费劲,“我躺着,看着岳主任和孟大夫两人吃力的推着我上斜坡,额头上不断渗出汗水,我想要不是亲身经历我怎么也不会相信会有这样的好大夫。”孙先生说,回到病房,他觉得心里怎么也过意不去,“我活了这大半辈子了,还是第一次遇见这样的大夫,能把病人当家人的大夫,我从来没想过,像我这样跟岳主任非亲非故的普通人,他能对我像自己的家人一样,我心里是说不出的感动。”孙先生说做完手术住院的这几天,不仅仅是岳主任对他无微不至的照顾,在市第一医院骨伤科,每个医生和护士也让他感觉到了一种温暖。“医生护士们都特别细心,服务态度特别好,每隔一段时间,都过来问问我有没有什么需要,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我刚做了手术,翻身不方便,护士们就经常过来帮我翻身,家人不在,护士们还会过来和我聊天,帮我买饭,我感觉这不是在住院,好像自己的亲人一样。”
就在记者采访孙先生时,临床的几位患者也告诉记者,岳主任对每位患者都很细心,“这种大夫去哪找啊,医术高明,更主要的是他对我们每个患者都很好,我们每次见到岳主任他脸上都带着笑容,让我们心里暖和和的,看到岳主任,就觉得特别亲切。”
“岳主任很忙,门诊、查房、讨论疑难病例,从早到晚,除了手术,就是手术。”一位护士告诉记者,有时因为病人的病情,做完手术回家后岳主任还会赶回医院,经常半夜打电话问值班医生和护士当天手术病人的情况,并一再叮嘱他们:“病房里有任何情况要随时打电话给我。”
岳主任有很多“粉丝”,那种典型的医生爽朗而充满张力的性格,干脆、果断、雷厉风行的行事风格,精妙的技术以及在骨科领域取得的成就,让科里的医生护士们都很崇拜他。
“医生是为病人看病的,就要踏踏实实,摒弃浮躁,不为外界浮华所动。”岳主任说,“做一个优秀的医生,不仅要经过多年的历练,还要不断学习,医生这个职业是终身学习的职业,你不学习很快就会落伍,就永远无法走到学术的前沿阵地;作为一个医生还必须要有爱心,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无论出发点和终结点,都是为了病人!”
“每一个病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没有病情完全一样的病人,而任何疾病都有一个最佳治疗方案,我们的目的就是要经过讨论,集思广益,更加明确病情,寻找最佳治疗方案,竭力为病人提供最好的治疗。”岳主任作为一位骨伤科的大夫,他追求的就是让每一位来就诊的患者得到及时、最好的救治,尽他最大的力量,减轻病人的痛苦。
新闻推荐
...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