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军,1985年出生于淄博市临淄区一个农民家庭,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影响着他的成长,塑造了他质朴、豪爽的性格。
或许是年龄相仿,表面上看上去有些书生气质的王冠军见到记者时,立刻打开了话匣。
2007年,王冠军毕业于湖北省一所普通大学,专修计算机专业,“我刚毕业那会回到临淄找了不少工作,但是都不是很合适,最后没办法,就放弃了自己的专业,去了一家企业给人家当车间工人。”车间工作十分辛苦,王冠军在那里一干就是近三年的时间。“那个时候一天几乎要工作十二个小时,晚上回到家洗工作服的时候手都会磨破。”
踏踏实实地工作了两年多,2010年夏天,王冠军参加同学婚礼,生活上的差距立刻让他决定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都是同班同学,人家是一家网络公司的老板,而我还在车间给别人当苦工,当时自己就想:同样的专业、同样的年龄,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差距,为什么人家能创业成功我就不能?”参加完婚礼回到家的第二天,王冠军就把工作辞掉了,准备自己创业。当记者问及如此破釜沉舟是否想过失败时,王冠军笑着对记者说:“那个时候真没多想,就是觉得别人行我也行。”
□低谷时的坚守
创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2010年9月,王冠军信心十足,借钱开始筹备公司,找房、装修、招人,起初并没有多么困难。“起初招了4名员工,加上自己一共5个人,那时候干劲十足,自己和员工一起出去跑市场、谈客户。”然而,由于公司刚刚成立,客源成了王冠军最大的难题,“因为刚刚是成立的小公司,很多人都不信任我,有一次一个客户问我‘把钱给了你最后你跑了怎么办\’。”王冠军笑着说道。
经过他和员工的努力,2010年底虽然有了不少成绩,但是除去开支、员工工资等费用后,王冠军的公司还是处于亏损状态,“更受打击的是经过一个春节假期后回来上班的员工就来了一个。”此时的王冠军,开始质疑自己。“那个时候晚上经常睡不着,一直在问自己,是不是我真的不是那块料,听别人说创业前三年是存活期,一个公司能不能成功就要看能不能坚持三年。幸好,那个时候我没有放弃。”
□发展时的付出
2011年,王冠军的事业到了低谷,眼看连房租都付不起了,为了节约费用,他只好放弃了当时的门面房,把公司搬到了居民楼里。“那是我结婚的新房,但是为了省钱,我就把新房当做办公室,妻子也很支持我,我们在老家住。有了之前的经验和教训,让我也成长了很多。”经过努力,到2012年7月,公司员工已经达到了十几人,服务客户也超过了100家,这让王冠军很欣慰。
随着公司员工的增多,居民楼里的办公环境比较拥挤,2013年4月,公司搬到了现在的场所。“公司只要发展就得投资,新的办公地点也需要房租、装修。”正是公司发展需要资金的时候,偶然的一次机会,王冠军了解到了临淄区人社局劳动就业办公室有一个小额担保贷款中心,知道这里可以为像他这样的自主创业人员提供10万元的小额贴息贷款,随后,便申请了这笔款项。“一个月之后,拿到这笔贷款的时候真有种雪中送炭的感觉,感谢政府有这么好的政策。”
□成功时的回馈
“说实话,钱永远都没有赚够的时候,但是对于我来说,担心的不是自己赚多少,而是能不能让跟着我干的员工们的生活有所改变。”在与王冠军交流的时候,记者发现他是一个不像老板的老板。“公司成立了智顺基金,我们每个月都会把业绩的1%放进去,年底用于对员工们的补助,或者谁的家里有急需用钱的地方都可以从这里面出,其实公司不是谁给谁打工,而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大家都是公司的主人。”
如今,已经是公司发展的第四个年头了,为了带给客户最好的服务,2014年4月,智顺公司成立了售后服务中心。“售后中心每周都会对每个客户进行2次以上的回访,如果客户对网站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40%的修改我们都是免费的,没有客户的信任就不会有智顺如今的发展,所以,带给他们最好的服务是对我们每个人最起码的要求。”王冠军说道。
王冠军坦言,由于自己当初创业走了不少弯路,希望以后可以用一己之力帮助那些有创业梦想的大学生。“因为自己当初创业时没有经验,也没有别人告诉自己该怎么做,走了不少弯路,以后有在网络方面创业打算的大学生,我可以免费给他们提供帮助,包括我们的团队和服务甚至技术,为他们打造一个创业平台,能够早日帮助他们实现创业梦。”谈到公司发展时,王冠军也没有以赚钱为目的。我们坚信,淄博智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他的带领下,一定会走得越来越远、越来越好。
新闻推荐
...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