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云明:
5月22日,沐浴着夏日的暖风,记者来到位于张店区中关村古玩城的铜珍阁,阁主胡云明正陪友人赏鉴着一尊佛像,他细致地讲解这尊佛像的精美之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氤氲茶气的浸润下,佛教音乐的熏陶中,胡云明将他与众不同的创业经历向记者娓娓道来。
经过近十年的收藏准备,1994年,胡云明在淄博市博物馆开办经营了全市第一间个人文物商店。这份收藏爱好让他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提高,同时也结交下许多挚友。
为了收藏更多珍宝,也为了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2004年,胡云明将他的店铺开到北京潘家园古玩城。他告诉记者:“在北京的几年光阴,可以说让我完全转变了一个人,从对物质的盲目追随到对精神价值的渴求,朋友的帮助弥足珍贵。”也是因了佛缘,他与嘉措师傅结为挚友。那天约好与师傅喝茶,可来时路上钱包竟被偷,重要证件一并丢失,加上几日来烦事缠身,见到师傅时他不免面色不快。他诉说一番原由,师傅却哈哈一笑道:“你们缘尽于此,它去找原本的主人去了,你若要执念此事,只能徒增自己的烦恼痛苦,何不欢送它。”师傅的一句话让他犹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益友犹如良师,谈天说地中不知不觉让人开阔了心境,嘉措师傅对胡云明便是如此,胡云明说道:“如果没有朋友的帮助,我仍然固步自封,不会有今天成就。当我打开心胸,把所有的事物都看做好的,一切好的事物自然就来到你面前。”友人的帮助也使他对佛教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在文物古玩上有了更深的造诣。
友人相协心宽福自来
机缘巧遇与“挚爱”邂逅
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人身上总是充满故事,胡云明更是如此。生在清贫家庭的他卖过琉璃、开过饭馆、挖过矿井,那些年折腾下来,虽没赚到多少钱,却为他后来的成功积攒下丰厚的人生阅历。
1987年,胡云明到拉萨谈生意,合作伙伴主动提出陪他到大昭寺游览一番,当那恢弘大气的建筑、精美的佛像映入眼帘时,他再也无法移神别处。“大昭寺里佛像的容貌、体态都是那么庄严肃穆,精美的纹饰、细致的工艺让人无法不赞叹感动,那一刻,仿佛时间都静止于此。”他向记者回忆道。
自此,他对佛像着了迷。那时淄博还没有文化市场,他便自己四处打听寻觅,常常为了得到一尊心爱的佛像吃尽苦头。有一年,得知滨州有尊明代的释迦摩尼像,冬夜里,他顶着夹雪的寒风骑着摩托车从博山一路赶到滨州,谁知佛像的主人出了远门,他只得在茅草垒砌起来的车马店里和衣而眠,忍寒受冻地挨了几天几夜,他的诚意打动了归来的主人,终于抱得佛像归。如今回忆起那些往事,胡云明一点都不觉辛苦,直呼:“能为心爱之物奔波追随,快哉!快哉!”
回报故土愿文化传承
2009年,胡云明带着他的经验与阅历回到淄博,为家乡的历史文化研究尽心献力,并开始致力于青铜器的研究。同时,他受邀为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客座教授。2013年山东台主办的《齐鲁寻宝》栏目来到淄博,胡云明作为权威专家为现场的藏友们鉴宝解疑。
2013年12月,中关村古玩城建立,他受邀在此开办了铜珍阁,将自己的毕生收藏展览于此,为古玩爱好者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空间,并且无偿为淄博青铜器收藏爱好者鉴定青铜器。当藏友向他求助辨别真伪时,无论在何时何地,得到相关资料后他都会在第一时间给藏友一个准确、满意的答复。如今,他已是中国文物学会青铜专业委员会理事。也许就如他所说,将世界看得美好,一切美好就向他而来。
胡云明还有一颗拳拳之心,希望有朝一日能用自己所收得的珍宝开办博物馆,让人们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尊重、保护祖先给我们留下的珍贵遗产。“宁静方能致远,厚德才能载物”,与胡云明辞别后,记者心中久久徘徊着这句话。
新闻推荐
...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