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民生实事,建设幸福淄川,既是民心民意所向,也是政府职责所在。根据市委、市政府‘民生社会建设要有新突破\’的要求,2016年,淄川区将投资16.7亿元,为群众办好37件实事。”昨日,淄川区区长闫桂新向记者介绍。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针对群众关心的教育、卫生、文化等问题,重点抓好开发区实验学校、淄博师专附属中学建设,解决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实施家校共建共育工程和“师爱、育爱、传爱”“三爱”主题教育活动。加快建设区医院预约、心电远程等诊疗系统工程,实施基层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和人口健康信息化工程,更好地服务群众。高标准建设一批文化大院、农家书屋,提升一批村居文化广场,数字化升级农家书屋30家,优化提升60处村居文化大院和60处村居文化广场,发放文化惠民专用广场灯240组,组织送戏进村和各类演出1000场。
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更多地把政策、资金等向山区库区倾斜,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1.7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重点对二里社区、河洼村、太和社区、杜坡村、北杨家村、淄矿工矿棚户区等棚户区、老旧小区和农村危房进行改造,更新城区5条线路公交车,对城区背街小巷及般阳路、松龄路、淄城东路进行综合整理。升级改造通济街南首、般阳路育才中学2处城区老旧厕所,文苑巷进行拓宽改造。
大力改善生态环境。组织10万亩荒山绿化等5大造林绿化工程,加快“森林淄川”建设。重点实施般河西段改造、孝妇河沿河路改造和生态修复,建设柳泉湿地、苏相湖、张相湖湿地,改造孝妇河排污口,升级改造留仙湖公园环形路,改造农村旱厕15000户,对现有绿地进行色叶树种和花卉充实,实施“绿色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城乡群众生活环境更优美更舒适。
着力加强社会治理。围绕和谐淄川建设,实施视频全覆盖四期工程,在全区20个派出所设人民调解室。编制《巡察计划》,开展常态化巡察工作。推行“三三制”工作法,即对村居出现的矛盾纠纷,基础网格调解员及时主动调解,在双方当事人同意的前提下,在规定时限内调解三次无效的,上交村调委会;村调委会调解三次仍不能化解的,上交镇调委会。民生实事如何抓好落实?闫桂新说,淄川区将采取领导挂包、全程督导、定期通报、考核奖惩等方式高效推进。完善工作推进机制。所有民生实事项目均明确牵头单位、实施地点、起止时限和实施内容。完善“区镇村联动”的工作模式,建立区领导挂包民生实事制度,由区领导牵头,各项目建设单位主要领导为直接责任人,镇街道在配合落实区级民生实事的同时,再分别确定各自的民生实事项目。实行“一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一月一督查、一月一考核”督查制度,跟踪督促项目建设。完善宣传引导机制。对民生实事项目,适时组织公开启动仪式,集中进行宣传引导,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认可度,在全区上下形成思想共识和良好舆论氛围。完善民情研判机制。对各项民生实事项目的实施,及时跟进评估效果,有针对性地调整完善思路和措施。
闫桂新信心十足地告诉记者,淄川区委区政府一定做到有诺必践,确保2016年民生实事按期完成。特别是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等困难,千方百计做好资金保障工作,确保这批民生实事顺利推进,真正成为民心工程、廉洁工程,努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新闻推荐
...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