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区政府法制办通过听证方式对工伤行政确认纠纷进行调解
淄川区行政调解取得成效
张店区行政调解业务培训会
周村区政府法制办对治安行政处罚纠纷进行调解
临淄区法制办现场调解物业公司与业主因装修发生的纠纷2017年2月,淄博市全面理顺和规范行政调解体制、机制。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淄博市建立各级政府负总责、各级政府法制机构牵头、各职能部门为主体的行政调解工作体制,纳入同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平台。市法制办以考核为抓手,对各区县政府及其镇办街道、职能部门的行政调解工作进行全面部署。经过2到3个月的时间,各区县政府及其镇办街道、职能部门按照考核的要求建立各级领导小组、调解机构,设立调解场所,配备分管负责人及专兼职调解员,制定各项制度,公布行政调解事项清单,提供专项经费等工作已全部完成。
据统计,从2月底至5月中旬,各区县共受理行政调解案件3161件,成功调解案件2674件,成功调解率达84.6%,有效化解了淄博市大量的民事纠纷和行政争议纠纷,避免了大量诉访情况的发生,对淄博市建设和谐社会作出了较大贡献。张店区南定镇行政调解员带案下访、一线处置:把群众诉求和矛盾问题化解在基层
今年5月25日,冠良御景业主贾某某到张店区南定镇信访办反映问题,信访办工作人员积极了解相关情况并做好接访记录。在汇报分管领导后,领导指示通过行政调解的途径,将信访问题转化为行政调解案,既能在权限范围内妥善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又能减轻信访压力维护和谐稳定局面。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南定镇冠良御景项目处于停滞状态,暴露出违规预售、拖欠工程款、高息融资借款等相关问题,一期业主交房后续工作停滞,二期业主缴纳首付款后项目未能启动。相继发生小区业主多次围堵冠良御景销售现场、镇政府,甚至发生到市政府上访事件,引发极大不稳定信访问题。5月25日,冠良御景一期业主贾某某到南定镇信访办反映,她购房后一直未入住,如今去物业领取钥匙,物业让她补交物业费和电梯费,她认为不合理,因此上访。
南定镇行政调解员立即到冠良御景物业了解相关情况,因冠良御景开发商高息融资借款导致资金链断裂,项目已停滞,经镇政府多方协调,冠良物业由晴照居临时物业办公室暂管。通过与临时物业办公室工作人员沟通,了解到他们要求业主领取钥匙补交的物业费和电梯费是从2016年开始补交,2016年以前的已予以全免,目前一期业主已入住近300户,大家都按规定缴纳,只有贾某某提出异议。
“如果贾某某家庭困难,可以分期缴纳,但如果全免,将引起300户已入住业户的反对。”物业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的物业费收取标准为每平方0.5元,业户用电为临时建设用电,物业向业户每度电收取0.55元电费,向供电部门却每度电缴纳1元多电费,临时物业办公室暂管以来,一直是亏损着维持冠良御景生活区的日常秩序。
端午节过后,南定镇行政调解员召集双方到镇行政调解室进行行政调解,将以上情况对贾某某做出解释,当时双方达成共识:业主贾某某按规定补交物业费和电梯费。物业办公室人员表示入住后,家里有任何困难可以联系物业公司,一定力所能及帮助解决。
在该案件的调解过程中,行政调解员采取带案下访、联合调解、一线处置等方式,化解影响社会稳定的重点矛盾隐患,构建干群互信平台。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站在群众的立场和观点上分析判断问题,尽心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之以法,充分发挥行政调解的优势和作用,努力把群众的诉求和矛盾问题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基层。临淄行政调解破解城市管理难题:将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还给市民
坐落在临淄城区繁华路段的临淄齐都文化体育城是临淄区唯一一座具有国家一流水平的体育城,是临淄市民休闲娱乐、体育锻炼、开展各类活动的主要场所,曾先后举办过刘德华个人演唱会、央视《同一首歌》、国际汽车特技表演的等大型节目。但是不知从何时起,一个严重问题越来越困扰体育城管理方。
因体育城紧邻临淄区妇幼保健医院,医院门口道路两侧逐渐变成了卖饭摊点的聚集区域。虽然方便了住院患者和陪护家属,但是由于占道经营,不但影响了道路车辆通行,还极易引发交通事故,并且严重影响整个道路两侧的环境卫生状况。为此,临淄区城管执法局多次组织执法人员到现场劝导商贩不得占道经营。
看到城管执法人员劝导,商贩们打起了游击战,纷纷把摊子挪进了医院对面的体育城,因体育城是开放场所,没有任何门禁阻拦,久而久之,道路两侧是没有占道经营了,但是体育城的门口被摊贩堵得水泄不通,俨然成了集贸市场。如此一来,不但严重阻碍了进出体育城的人员车辆通行,还把临淄这一标志性建筑的环境搞得脏乱不堪,就连原本属于市民那安静的锻炼环境也被叫卖声彻底打破。
体育城物业管理方的保安人员多次劝阻,但因为物业没有执法权,保安往往劝阻不成,反而还总是与众多摊贩发生口角,眼看矛盾逐渐升级,体育城物业管理方开始抱怨城管执法局不作为。在了解到相关情况后,临淄区政府法制局会同区市民投诉中心,召集体育城所在街道办事处、城管执法局和体育城物业管理方共同进行现场调解。
调解一开始,各方对于摊贩谁来管理的问题争执不下,都认为自己尽到了管理责任,而他方存在疏于管理的问题。对此状况,调解人员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把各方职责梳理清楚,由于体育城这一开放式公共场所的特殊性,其管理确实存在一定难度,各方应积极配合而不是互相推诿、埋怨。
经过一番调解,各方态度也发生了明显改变,确认体育城的管理仍应以物业公司为主体,街道办事处和城管执法局抽调专门人员,与物业公司人员集中一段时间共同对摊贩逐一做工作,劝导他们自行选择其他允许摆摊的地方经营,等摊贩全部搬出后,物业公司配齐安保人员力量,在体育城各入口设置不允许摆摊的警示标志牌,对于再有试图进入体育城内摆摊经营的商贩及时劝阻,确保还市民一个干净舒适的运动环境。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管理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面对疑难复杂的城市管理问题,发挥行政调解的优势,协调解决行政机关和民事主体以及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争议纠纷,许多看似困难的问题必将迎刃而解。淄川建立快速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小纠纷不出村(社区)、大纠纷不出镇(街道)、疑难纠纷不出区
“真没想到原本打算要打一年的官司,不到一个星期就把矛盾解决了,赔偿款也到位了,后期医疗诊治有了保障。”淄川区某企业受伤职工黄某感慨地说道。
2016年7月,黄某在工作过程中不慎从高处坠落摔伤,于2017年2月向淄川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在该案的调查核实过程中,适逢淄川区人民政府下发《关于推进行政调解工作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值此契机,区人社局主动启动行政调解程序,充分听取受伤职工和被申请单位双方的意见,向双方阐明相关法律规定,分析利弊,促使双方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达成调解协议,并督促双方履行,化解了受伤职工与被申请单位之间的工伤纠纷,及时快速的维护受伤职工的合法权益。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类似案例在淄川各行政调解部门还有不少,案件虽然不同但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如何建立快速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初始阶段”,这是淄川区行政调解工作规范化建设的主要目的和原始动力。今年以来,淄川区强化四项举措,推进行政调解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行政调解在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中的作用,截至目前,淄川区各行政调解职能部门共办理行政调解案件367件,行政调解案件的受理率和结案率分别达到100%和98%,努力实现“小纠纷不出村(社区)、大纠纷不出镇(街道)、疑难纠纷不出区”。
淄川区行政调解职能部门规范机构建设,调整充实行政调解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各行政调解职能部门也成立行政调解工作机构,加强人员配备,做到“有人员办事、有机构办事、有条件办事”。规范行政调场所建设,各行政调解职能部门设立行政调解室,悬挂行政调解标识,上墙公示调解范围、原则和当事人权利义务、调解员职责和纪律,以及体现和谐、和解、和气理念的温馨用语等内容,营造良好氛围。规范行政调解队伍建设,各行政调解职能部门配备不少于2名专(兼)职调解员,并加大培训力度,使行政调解员达到“四懂”(懂政策、懂法律、懂业务、懂调解技巧)、“四会”(会预防、会调查、会调解、会制作调解文书),切实提高调解水平和能力。同时,进一步推进行政调解行为规范化,着力完善行政调解工作规则,规范行政调解登记、申请、受理、调查、取证、调解实施、达成协议、协议履行回访和未达成协议的争议纠纷处理等各环节行为,明确时限要求,规范行政调解文书制作及送达,确保正确行使和规范履行行政调解工作职责。周村积极创新行政调解方式:“三调联动”实现优势互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周村区利用区、镇综治中心等各种资源和优势,有效借助网络等信息化平台,实行“访调对接、诉调对接、民行对接”,实现优势互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最大程度的形成解决矛盾纠纷的合力,建立健全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的协调配合机制和信息沟通机制。
加强与人民法院、司法行政、信访等单位的协调配合,优化、整合调解资源,灵活运用多种调解方式,及时化解行政争议纠纷,实现了“三调联动”,互补优势。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及职能部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处理各自职责范围内的矛盾纠纷时,注重运用行政调解手段,积极创新行政调解方式。如周村区工商局借助“小连维权课堂”,执法人员深入社区,通过消费维权知识普及,进一步畅通群众利益表达渠道,有效化解消费矛盾纠纷;周村区人社局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中心,加大对劳动报酬纠纷的调解力度,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周村区政府法制办在行政复议工作中积极引入调解工作机制,在行政复议案件审理中,不再仅是作出维持或者撤销决定,而是运用行政调解手段化解行政争议。对工伤认定的案件,通过调解使企业认识到,如不积极履行义务,而只是被动的拖时间走程序,对内寒了职工的心,对外影响企业的声誉,长远来看,对企业的发展不利。“我真没想到这么快就拿到了钱,我还以为要等上一年半载的才能拿到钱,真是感谢法制办的工作人员。”周村某纺织有限公司职工杨某某拿到赔偿款时高兴地说。杨某某在上班途中遭受交通事故伤害,人社部门作出认定工伤决定后,用人单位不服提出行政复议,周村区政府法制办工作人员组织双方进行多次调解后,顺利拿到了就业补助金等赔偿款5万元。据统计,今年办结的17件行政复议案件中,已成功调解结案3件。
截至目前,周村区受理行政调解案件596件,主要涉及治安管理、土地争议、劳资纠纷、消费者争议等多个领域,调解成功537件,调解成功率达91.1%,有效化解了矛盾纠纷,为行政调解工作的深入开展营造了较好的社会氛围。
(晚报记者崔晓蕾通讯员赖成兵)
新闻推荐
马勇母子手持报纸回忆着当年的故事马勇与蔡向珍通电话本报4月27日A3版以《恩人马勇你在哪里?》为题,报道了湖北黄石市的蔡向珍寻找淄博好兄弟马勇一文,稿件见报后,央视大型公益栏目《等着我》...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