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至县大佛镇东禅寺村3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本报记者王继
在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易地扶贫搬迁是重要举措之一。如何确保易地搬迁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乐至创新“五个坚持、五个探索”的模式,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任务完成率、精准识别率、搬迁精准率、累计入住率、资金补助率均为100%,2017年让327户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
“五个坚持”
扎实推进项目建设
三月,走进乐至县大佛镇东禅寺村3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错落有致的布局、红瓦白墙的新房、干净清爽的庭院,还有沿着蜿蜒公路的成片圆黄梨和无花果,一幅业兴、人和、村美的画卷展现在眼前。
而这样的居家环境,建档立卡贫困户刘军以前想都不敢想。去年通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刘军搬迁至东禅村3组安置区,不仅住上了新房,还发展了圆黄梨2亩,并在圆黄梨产业园区务工,实现了年收入4800元。
受惠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2017年乐至县共有327户820人完成搬迁安置,住进了新房子,过上了新生活。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事关贫困群众切身利益,乐至县始终做到“五个坚持”,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五个坚持”,即坚持“一个强化”,坚持强化领导,组织化、制度化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坚持“两个要件”,坚持识别精准、坚持信息公开,做到搬迁对象精准;坚持“三条红线”,坚持资金补助、建设面积及拆旧复垦三条红线,规范化、标准化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坚持“四个机制”,坚持督查、整改、培训、宣传为一体的联动机制,稳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坚持“五个”严格,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切实做到“五个严格”,严把农房建设质量安全关口,打造放心工程。
特别是在易地搬迁对象识别上,乐至明确要符合“三个必须”,即必须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必须符合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条件;必须是贫困户充分自愿,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绝对不能搞强迫。同时做到“三个公开”,即搬迁政策公开宣讲、搬迁对象公开评议、确定对象张榜公示。
推进中,乐至县严格自筹资金人均不超2000元、户均不超10000元红线。作为片区外的地区,积极筹措资金,结合当前全县农村住房建设成本和易地搬迁户型设计,实行最高控制价1000元/平方米的补助标准,按合同价全额补助,无自筹资金,有效避免搬迁户因住房搬迁建设新增债务的问题。严格人均建筑面积不超25平方米的红线。结合当地民居特色统一设计户型图,按照25、50、75、100、125平方米5种户型进行建设,户型精准对应到户,确保建筑面积符合政策要求。严格搬迁要复垦杜绝原址重建红线。当地政府与易地扶贫搬迁户签订退宅复垦协议书,入住即拆旧、拆旧即复垦;对按照时间节点提前完成拆旧复垦的搬迁户,进行资金补助奖励。
“五个探索”
促进安居乐业
东禅寺村贫困户靳方泽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住上了新房,发展圆黄梨2亩,实施林下小家禽养殖和肉兔养殖,一年毛收入3万多元。
围绕贫困户增收脱贫,乐至县把安居乐业作为工作的着力点,整合农业、旅游、电子商务等资源,探索电子商务促进农产品销售、农旅结合等模式实现增收,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让这项“惠民工程”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探索“贷资入股”金融扶贫模式。在龙门乡农科村试点金融扶贫,由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资金作为出资主体,龙头企业圣美园农牧公司出资和村集体产业发展资金入股作为补充,建猪业养殖小区,年出栏4000头,预计实现年利润60余万元,入股贫困户每年可分红1.5万元。带动全县贫困户申请小额信贷3000余万元。
探索“农旅结合”旅游扶贫模式。在石佛镇荣家沟村打造“湖畔云家·康养水乡”农旅结合生态基地,组建全市首家贫困村旅游公司,带动35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目前,东山镇凤凰村、高寺镇燕子村、大佛镇铁牛湾村等贫困村相继走上集休闲观光旅游、生态农业示范为一体的农旅结合发展道路,带动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和贫困群众创业就业成效显著。
探索“村入电网”能源扶贫模式。引进乐能新能源设备公司,整合扶贫资金和产业扶持周转金16.9万元,在宝林镇双碑村肉鸽养殖场按照“棚内养殖、棚上发电”的模式,建成村级光伏发电站,年收益1.4万元。带动全县16个乡镇42个村安装完成光伏板4600余平方米,年经济效益达41.6万元。
探索“城乡互通”电商扶贫模式。依托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引进电商企业青联众创,在东山镇三元庙村建立“电子商务服务点”,对接县城超市,在村建立农特产品供货基地,同时为村民提供电商网络代购、农产品代销、快递收发等便民服务,目前已实现销售收入6万余元。依托阿里巴巴、青联众创等电商企业,全县已建立贫困村电商扶贫站点27个。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日益完善。
探索“代耕代种”土地托管模式。在凉水乡金光村,建立撂荒地专业合作社,采取代耕代种、收益分成的办法,统一回收闲置土地和撂荒地150亩,发展村集体经济,种植花生、榨菜、中药材和海椒等经济作物。目前全县已流转“撂荒地”达2200余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6家、家庭农场94家。走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有效路径,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充分释放农村发展活力。
新闻推荐
资阳市召开现场会 部署春耕生产高标准农田建设 暨产业扶贫工作
本报讯(记者李远雄)3月23日,资阳市春耕生产高标准农田建设暨产业扶贫工作现场会在乐至召开,传达学习全省春耕生产、高标准农田建设暨产业扶贫现场会精神,安排相关工作。会议要求,各相关部门要紧扣乡村...
乐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乐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